农学 >>> 林学 >>> 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相关记录417条 . 查询时间(2.686 秒)
宜宾学院农林与食品工程学部动物多样性与生态保育创新团队在西藏开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亚东县发现两栖类异角蟾属一未知物种。基于形态比较和分子系统关系重建,确定该种为新种,命名为庞达角蟾Xenophrys pangdaensis。近日,团队以“A new species of Xenophrys (Amphibia, Anura, Megophryidae) from southern ...
10月10日,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式发布,科尔沁保护区发现鸟类新物种——红胸秋沙鸭。据了解,这只水鸟发现于科尔沁保护区新发屯区域湿地旁,因受伤被送至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红胸秋沙鸭有着细长的,边缘呈锯齿状的喙,是雁形目鸭科秋沙鸭属水禽,属于“三有”保护动物,濒危等级为无危(LC)。它的“近亲”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和已被观测到的普通秋沙鸭。它与中华秋沙鸭...
2023年10月12-18日,2023年秋季全国鸟类环志监测技术培训班在新疆乌鲁木齐成功举办,该培训班由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主办,新疆林业科学院生态研究所承办。新疆林业科学院副院长马庆国、生态研究所所长张毓涛、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主任钱法文等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词。会议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陆军研究员主持。
2023年10月19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与勐腊县勐仑中学开展了第60期“成长中的望天树”科普讲座活动,版纳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版纳生态站)的两位科研人员袁盛东、李静超为勐腊县勐仑中学高一级250余名同学做了科普报告。
2023年8月14日至17日,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办、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承办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知识培训班”在东北林业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全国24个省市共50余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开班仪式由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党委书记吴庆禹主持,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王晓婷,东北林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守新出席了开班仪式并致辞。
福建省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一,拥有鸟类546种。明溪县有306种野生鸟类,占全省鸟类物种数目的55%,每年春秋季节都会有百万只候鸟通过明溪县的七姑山“千年鸟道”进行南北迁徙。针对明溪县的候鸟资源在福建省乃至全国所占据的重要地位,2020年9月10日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同意,国家鸟类环志中心在明溪县建设鸟类环志站。明溪县环志站不仅是福建省首家鸟类环志站,而且突破了我国东南地区无环志站的局面。
迁地保护是除就地保护之外对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的另一种主要方式,动物园作为迁地保护的重要场所,属于典型的人工圈养环境,在该环境中,人工对圈舍消毒灭菌,为动物提供丰富的食物,也会使用抗生素治疗一些疾病。研究表明,圈养的生存环境会破坏野生动物原有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传播,甚至会导致某些肠道微生物的丧失或灭绝。因此,为了更好地对野生动物进行迁地保护,有必要对动物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脆弱性进...
2023年全国林草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于2023年5月29日在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举行。活动仪式上,三江源国家公园、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中国林科院木工所木材科普中心等被授予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首批57个国家林草科普基地中,有场馆类23个、教育科研类12个、自然保护地类22个。
为帮助小朋友们深入了解鸟类和人类之间的密切联系,树立保护鸟类、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小朋友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拓展自然科学视野。2023年5月19日下午,学院生之绿团队带领多个团支部团员一同前往碧峰峡镇裕元红十字博爱中心校,与四年级的小朋友们共同探究鸟类与人类不可分割的关系。
弗格森埃希氏菌是一种感染人类和动物的常见条件致病菌。研究报道,弗格森埃希氏菌可导致马、驯鹿、鸵鸟等动物发生腹泻,并引发猪和羊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和败血症。目前,关于弗格森埃希氏菌引发动物或人类皮肤脓肿却鲜有报道。本研究发现野外救护的一只雌性中华穿山甲亚体,其下颌至会阴部的腹侧皮肤上散布直径0.2 ~0.5 mm大小的脓疱。同时,生殖器右侧的腹部皮肤发生溃疡,并伴有化脓性感染、皮下脂肪液化及坏死。将动物...
静脉血气是评估动物的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穿山甲是极度濒危的哺乳动物,目前关于穿山甲血液生理学指标信息有限。本研究旨在分析野生健康马来和中华穿山甲在氟醚麻醉前后静脉血气值和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两种穿山甲在异氟醚麻醉前后的血气指标变化趋势一致。麻醉后,两种穿山甲的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气分压(pO2)、总二氧化碳(CO2)、平均血液碳酸氢盐(HCO3−)、细胞外液碱剩余(BE...
新《野生动物保护法》,2023年5月1日起施行!
2023年4月20日,广东省林业局组织召开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会议,记者从会议获悉,目前,广东省市县三级已全面建立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省、市联席会议制度已实现全覆盖,全省122个县(区)中有96%共117个县(区)已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有力促进跨区域、跨部门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作,全力推动全链条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活动,形成保护合力。
人为和气候因素影响着动物物种的生存。穿山甲是一种高度濒危物种,识别导致局部灭绝事件的变量对保护管理至关重要。中国的地方志是长期的监测数据,为理清人类影响和气候变化在地方灭绝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视角。因此,我们利用公元1700 - 2000年中国大陆的历史数据建立了广义加性模型,以确定导致局部灭绝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我们缩小了时间尺度,利用MaxEnt建立了一个30年(1970 - 2000年)样带的...
2023年3月25日下午,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系邓近平研究员、邓百川副教授、张家聪一行到团队进行学术交流,华彦博士、王凯博士以及饲养繁育的工作人员和联合培养研究生共同参加会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