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土壤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123条 . 查询时间(3.243 秒)
草毡表层 (mattic epipedon) 是青藏高原及部分高山地带独特的由土壤物质与活/死根交织缠结而成的毡状表层,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土壤形态特征和发生过程的综合体现。《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考虑其在我国青藏高原分布广泛,在国际土壤分类领域首次将其划为诊断表层,赋予其重要的土壤发生分类学地位,但对其形成机理、空间分布以及生态水文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国内外鲜有报道。
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黏土、生物炭等天然材料制备出一种复合纳米材料,可低成本修复酸性土壤重金属污染。据悉,这种新型复合纳米材料不仅能够固定土壤中盐基阳离子,提高土壤pH值,从根本上修复酸性土壤;而且可有效控制六价铬的迁移,降低作物对六价铬的富集,有效缓解六价铬污染。该方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环境友好、使用方便、材料易加工等优势,对现代生...
坡面土壤水分渗漏(壤中流)是流域水文循环过程的重要环节,很大程度上影响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迁移转化过程。因此,定量揭示坡面土壤水分渗漏对不同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朱青研究员课题组此前的研究中,结合野外试验和情景模拟,分析了太湖流域平原区土壤水分渗漏对降雨、季节和初始土壤湿度的响应特征。但丘陵区土壤水分渗漏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
2016年9月12日至17日,应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物质循环组及生态系统微生物学组邀请,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Matthias Kästner教授一行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访问并作学术报告。Kastner教授作了题目为The UFZ and the Department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 an overview的报告,对亥姆霍兹研究...
2016年9月8日,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委托,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组织专家对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单位承担建设的土壤养分管理国家工程实验室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组成员和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有关领导以及实验室主要成员出席验收活动。
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吴金水研究员领衔的农业生态过程方向研究团队近日在水稻光合碳在不同有机质水稻土中转化的差异机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光合碳是“大气–植物–土壤”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来源。光合碳对“大气–植物–土壤”系统中碳的分配与转化深刻影响着土壤碳及全球碳循环过程。然而,水稻光合碳在不同有机质水稻土中的周转和转化,以及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还鲜见报道。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性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被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可被农作物吸收进入食物链,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并危及人类健康。植物修复基因工程是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寻找和发掘耐受重金属毒害且调控重金属超量积累的关键基因并阐明其作用机理,是植物修复基因工程获得成功并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食品安全的关键。近日,合肥工业大学曹树青教授课题组的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植物学著名期刊《植物生理》...
2015年12月14日,韩国科学技术翰林院院士、韩国生命工学研究院植物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韩合作防治沙漠化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郭尚洙研究员应邀到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学术交流。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郭尚洙研究员做了题为“Sweetpotato biotechnolo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m...
近日,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通知,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明斌研究员参与的中英合作项目“黄土高原关键带植被-侵蚀相互作用及其对碳氮循环的影响”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项目直接费用422万元,项目执行时间为2016年01月到2019年12月。
近日,中德土壤学和土壤保护研讨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德方签署了《中德农业科技合作平台实施协议》。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德国食品和农业部议会国务秘书彼得·布莱塞尔出席会议,并为“中德农业科技合作平台”揭牌。
近日,“中德土壤学和土壤保护研讨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中国农科院和德方签署了“中德农业科技合作平台实施协议”。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德国食品和农业部议会国务秘书彼得•布莱塞尔出席会议,并为“中德农业科技合作平台”揭牌。
2015年11月20日,应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小组冯有智副研究员的邀请,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邓晔研究员和葛源研究员访问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并作了题为《扩增目标基因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学研究》和《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及其影响》的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和周边院校的科研人员以及从浙江大学专程赶来的学生6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2015年11月1日,中国著名土壤侵蚀专家、欧亚科学院院士,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唐克丽研究员,不顾年事已高、身体虚弱,在杨陵区小葦河附近选择几处断面,现场讲解黄土古土壤剖面研究。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明义,王文龙、赵世伟、焦菊英和何鸿鸣研究员等研究团队,以及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的师生等共计35人聆听了唐克丽研究员的现场授课。
土壤的固碳能力直接影响到全球碳平衡。最新研究表明,通过植被演替提升土壤固碳能力,能够有效地遏制全球气候变化。因此,了解植被演替各阶段的土壤碳固定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由于巨大的人口压力和政策等原因,植被受到了严重破坏。而自上世纪90年代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的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移民与石漠化治理等),极大地促进了该地区植被恢复。由于工程实施年代不同,使得该区...
海洋和陆面是气候系统中的两个慢变分量,具有在季节及以上时间尺度上记忆气候异常的能力,是提高短期气候预测水平的关键所在。海—气相互作用具有典型的区域特征,在某些关键区或“热点”地区,海—气相互作用尤为强烈,从而对短期气候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中东赤道太平洋的海表面温度异常变暖或变冷会形成著名的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目前,季节气候预测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前期厄尔尼诺/拉尼娜讯号。总体而言,对气候异常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