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土壤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124条 . 查询时间(1.58 秒)
土壤有机质(碳)是土壤质量的核心指标,在维持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品质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茶园土壤长期存在有机质积累慢、培肥难的问题。茶树修剪与长期氮肥施用是影响茶园土壤有机质转化的重要因素,此前一直认为茶园土壤有机质积累取决于茶树修剪物回园的输入与长期施氮下有机质加速分解的净效应,但其内部作用机制并不明确。
2022年8月15日,广东省土壤学会召开了2022年度第一批团体标准立项评审会议,经评审后同意对4项团体标准进行立项。会议由广东省学会团体标准委员会秘书长方利平研究员主持,来自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广州外)、广东省中山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的7位专家组成评审专家小组。
2022年6月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植物互作创新团队发现GARP家族转录因子RLI1编码基因通过可变剪切的“一箭双雕”调控策略来平衡植物生长与低磷养分适应性的分子生理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上。
近日,水土保持研究所刘国彬研究员黄土高原生态修复科研创新团队在环境科学领域著名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学校双一流G2类刊物,中科院大类1区TOP期刊)发表题为“Soil textu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determining how microplastics affect soil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2022年5月2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祁阳红壤实验站(以下简称祁阳站)在外源有机碳调控红壤团聚体钾素分配机制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该研究对于指导红壤钾素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土壤和耕作研究(Soil & Tillage Research)》上。
2022年5月10日上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召开“设施农业用地土壤-作物-地下水调查项目”点位布设方案评审会。评审专家由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吴启堂、省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监测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杜瑞英、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博士王琛共3人组成。项目组成员及相关单位代表共11人参加评审会。会议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艾绍英主持。
2022年5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清洁流域创新团队联合退化及污染农田修复创新团队,从种养良性循环的需求出发,针对农业环境中抗生素-重金属等新型污染物的复合污染问题,开展了粪肥还田对典型稻田中抗生素-砷协同归趋的影响机制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杂志上。
2022年4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农业水资源战略团队研究发现添加低分子量有机酸在促进植物根系对重金属镉吸收的同时可提升富集植物油葵的生物量,为镉污染土壤修复提供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Industrial Crop & Products》(《工业作物与产品》)。
羊肚菌(Morchella spp.)是一类珍稀食用和药用真菌,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研价值。随着栽培技术和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目前除海南省、台湾省、香港、澳门等地区外,均有栽培,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主要食用菌品种。羊肚菌凭借“投资周期短、劳动强度低、效益明显、种植成功回报率高、种植简单”等特点,成为各地政府进行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重点扶持的农业特色产业。但近三年,我国羊肚菌主产区,如:...
核心提示: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夏俊芳教授课题组研究成果发表,研究建立了粘性土壤的颗粒力学模型,揭示了旋埋刀辊对粘性土壤的扰动过程,为长江中下游水旱轮作区秸秆还田机具作业性能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近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田环境室微塑料研究团队在国际环境领域TOP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IF: 8.071)上发表了学术论文《Is mulch film itself the primary source of meso- forbid microplastics in themulching cultivated soil? A prel...
近日,资源环境学院祝凌燕教授团队在典型新型全氟化合物在青藏高原土壤中环境污染特征及源解析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Three-dimension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egacy and novel poly/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soil: Implications for transpor...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全球变化研究组博士后Zeeshan Mohd在合作导师沙丽清研究员的指导下,与团队成员合作,在哀牢山开展了沿海拔梯度土壤碳排放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该研究选择哀牢山亚热带森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高海拔(H)(2400 m)向中海拔(M)(1900 m)、低海拔(L)(1450 m),中海拔向低海拔的土壤移植实验。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地下生态过程组研究团队沿中国东部森林3800km的样线采集100份土壤样品,采用15N稀释法,探究了森林土壤总氮矿化速率及微生物呼吸速率的纬度变异格局。研究发现,森林土壤总氮矿化速率随纬度梯度升高而降低。
东北是我国五大盐碱地分布区之一,面积高达765万公顷。松嫩平原是苏打盐碱地最大的集中分布区,土壤盐分组成以NaHCO3与Na2CO3为主,土壤理化性质恶劣,作物产量低,治理难度大、时间长、见效慢。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依托吉林大安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了苏打盐碱地土壤障碍因子解析及其管理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