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态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土壤生态学相关记录504条 . 查询时间(0.649 秒)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全球土地可持续性和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盐渍化土地面积较大,问题突出,大尺度土壤盐渍化监测工作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后备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吉林省西部是我国最典型的盐渍化区域之一,区域土壤盐渍化的动态监测对于吉林省制定西部生态治理和“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等相关决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尽管遥感技术已成为大尺度土壤盐渍化监测的重要...
南方稻田土壤富含铁矿物,大量研究强调了碳铁耦合对土壤有机碳长期储存和稳定的重要性,但由于碳铁复合物难以从土壤中分离,其对土壤有机碳的保护机制认识尚未深入。为此,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吴金水研究团队以2线水铁矿和6线水铁矿(分别代表无定型和晶型铁矿物)及13C-葡萄糖为原料制备了四种碳铁复合物(包括2线水铁矿结合态高量、低量葡萄糖和6线水铁矿结合态高量、低量葡萄糖),并以高量、低量纯葡萄糖为...
二氧化碳(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重要原料,大气中CO2浓度升高(eCO2)会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提高生产率,这就是指CO2的施肥效应。长期以来,eCO2的施肥效应一直被视为未来全球粮食安全有效保障之一。然而,CO2施肥效应容易受土壤养分胁迫影响。例如前人发现长期高CO2条件下自然生态系统中土壤氮(N)发生明显下降,导致eCO2对植物的施肥效应逐渐下降甚至消失。目前,eCO2对...
人类和其他生物共享一个微生物地球。微生物时刻影响着生态系统的过程和功能,对人类和地球健康至关重要。随着分子基因组学的发展,我们对生态系统中每一组分相联系微生物功能的理解不断深入,理解了这些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但迄今为止大多数微生物组的研究只针对单一宿主或某一个特定环境,如土壤微生物或水体微生物,缺乏利用系统的思维以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微生物的时空动态及其功能。而生态系统各要素的微...
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资环所微塑料创新团队在国际环境领域TOP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Q1,IF=10.753)上发表了题为“Long-term application of organic compost is the primary contributor to microplastic pollution of soils in a wheat–...
有机肥施用是农业生态系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大大增加了ARGs获取和传播到人类食物链的风险。蚯蚓是参与地下和地上之间联系的最重要的土壤动物群之一,而硅肥有益于提高土壤健康和植物抗逆性,对于蚯蚓和硅肥联合使用对于土壤-植物系统中抗生素耐药性方面的影响还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研究员王克林、张伟团队在喀斯特植被恢复背景下土壤有机质积累的微生物调控机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2022年12月29日以Linking bacterial life strategies with soil organic matter accrual by karst vegetation restoration为题发表在Soil B...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区,进入新世纪以来节水灌溉农业快速发展,膜下滴灌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农膜机械回收不彻底,残膜逐渐风化,破碎成为微塑料(φ < 5 mm),造成农田土壤生态劣化,并可危害作物生产和食品安全。目前,关于新疆农田微塑料污染状况研究刚起步,相关研究成果鲜有报道。
西南亚高山森林自然恢复过程大致上包括草地、灌丛、针阔混交林三个阶段,而针叶树的成功定居是过渡到顶级生态系统的决定性环节。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l, EcM)作为针叶树中普遍的菌根类型,在调控树苗养分吸收和病原菌抵抗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不同演替阶段植物来源的土壤微生物遗留物(soil microbial legacy)是否对针叶树苗生长、根系EcM真菌类型产生差异化的反馈作...
土壤线虫在土壤食物网及地下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是评价地下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生物指标。2022年来,森林演替相关研究大多关注植物群落、土壤性质或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等的变化格局,但是对土壤线虫群落分布格局却知之甚少。此外,森林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变化对土壤线虫群落产生的影响往往可能由土壤性质和微生物群落共同介导,因此,探究土壤性质、微生物量和土壤线虫群落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解释森林演替过...
2022年12月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草地生态遥感团队在氮沉降效应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发现仅基于单一的有机或无机氮添加实验来预测氮沉降的效应会存在偏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生态学领域Q1区TOP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
土壤中无机氮是所有植物体都必须的营养元素。通常认为亚高山森林土壤的低养分有效性受氨氧化细菌丰度和的多样性影响。然而,在农业和水生生态系统中,已有研究发现细菌-固体界面作用可以调控细菌的代谢活性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忽略界面作用变化可能引起的土壤无机氮有效性的差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森林氮有效性利用策略和生态系统氮循环的认知水平。
BIODESERT是西班牙Alicante大学Fernando Maestre教授主持的欧洲研究委员会项目,该项目研究主题为全球变化下的生态系统恢复,联合了全球100多位科学家,研究区覆盖了六大洲、25个国家的98个旱区样地。2016年,水土保持研究所卜崇峰研究员受邀参与了该项研究,将毛乌素沙地选为典型样区之一,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布设了鄂托克旗、乌审旗、榆阳区3个样地共11个样点,基于标准样带,调查...
植被是联结大气圈与土壤圈的关键纽带,在全球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植被汞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一直是陆地生态系统汞循环研究的重点与前沿方向之一,先后经历了基于总汞含量分析阶段、汞形态分析的研究阶段与近十多年来汞同位素示踪等新技术应用下的快速发展阶段。
近日,资源环境学院贾汉忠教授团队在根际土壤活性氧自由基的赋存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Microscal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and Generation Mechanisms of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the Rhizosphere of Ryegrass: Coupled Biotic−Abiot...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