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态学 土壤物理学 土壤化学 土壤地理学 土壤生物学 土壤耕作学 土壤改良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分类学 土壤调查与评价 土壤学其他学科 农业资源利用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土壤学相关记录1800条 . 查询时间(2.945 秒)
2024年3月21日晚上,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与勐腊县勐仑中学开展了第72期“成长中的望天树”科普讲座活动。版纳植物园土壤生态组研究生张纤纤、植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组研究生谢星驰为勐仑中学250余名同学做了科普报告。
放牧作为全球农业用地中占比最高的土地利用方式,其涉及的土地约占全球农业用地总面积的77%。大量研究表明,放牧活动对于土壤碳循环过程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适度放牧能够促进土壤碳积累,但过度放牧会造成土地退化,导致严重的土壤碳损失。《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将过度放牧列为导致旱区土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据估计全球约有2.6亿公顷的土地因过度放牧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然而,放牧活动对全球土壤碳储量的影...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有机化学品进入黑土农田土壤中,导致土壤环境质量退化,农作物安全问题日趋严重。磺酰脲类除草剂是由美国杜邦公司于上世纪研究、应用的具有广谱、高效、高选择性的一类除草剂。苄嘧磺隆作为一种典型的磺酰脲类除草剂,被广泛应用于水稻田中阔叶杂草的去除。由于苄嘧磺隆不易挥发、光降解能力有限,可以长期存在于土壤环境中,对农田土壤生态系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造成一定的威胁。
2024年3月15日上午,临潼区科工局举办“科技之春”农业科技特派员专场活动,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7名市级科技特派员受邀出席。本次活动旨在加强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临潼区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2024年3月14日上午,日本微生物学会理事、鹿儿岛大学农学部副教授池永誠到资环学院化学楼913会议室进行了学术交流。报告由范茂攀院长主持,苏友波副教授翻译,我院师生共30余人参加了学术交流。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塞维利亚自然研究所和悉尼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在土壤微生物功能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以“Aridity thresholds of microbiome-soil function relationship along a climatic aridity gradient in alpine ecosystem”(SB...
2024年3月12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赵旭和颜晓元研究员团队利用15N示踪田间观测方法,首次量化出稻田土壤残留的肥料氮长达17年的去向。相关进展以“Legacy nitrogen fertilizer in a rice-wheat cropping system flows to crops more than the environment”为题,在线发表于Science Bullet...
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特征被广泛报道,目前需要探索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将这些微生物类群与生态系统功能进行关联。近年来,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揭示土壤微生物驱动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提供了技术支撑。然而,目前宏基因组学研究大多专注于表层土壤,而深层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或许对土壤长期碳固存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充分了解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对深层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特征的研究不可忽视。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黄懿梅教授团队在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上发表题为 “Shifts in C-degradation genes and microbial metabolic activity with vegetation types affected the surface soil organic carbon pool”的研究论文。博士...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LSCE/IPSL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和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等单位,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Field experiments show no consistent reductions in soil microbial carbon in ...
研究表明,相比传统耕作(CT),保护性耕作,如免耕加秸秆覆盖(NTS),是土壤保育和粮食安全保障的解决方案之一。然而,有报道称长期免耕处理也会导致土壤结构分层,进而造成根系发育受阻。鉴于侧根是作物水肥吸收的主要部位,侧根对耕作制度的响应研究对于良好根系构建及产量维持与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虽然已有相关报道,但是以往研究存在以下问题,(1)缺少对关键根系性状在整个生长季沿土壤剖面(深达1米)的...
如何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成为“绿色财富”?2024年2月27日,记者从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获悉:该所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团队创新方法,把秸秆“变”为纯度高达99.4%的阿洛酮糖,为农业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培肥与改良团队揭示优化钾肥和氮肥施用能够减少农业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全面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微生物残体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来源,在调控土壤有机碳库的结构和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碳库的空间分布和互作是当前碳循环研究面临的巨大挑战。热带森林储存了全球60%以上的植被碳,约为陆地碳储量的25%,且拥有最高的有机碳周转率。因此,阐明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其它碳库的多尺度关联特征是提升森林碳循环可预测性和适应性管理的重要途径。
在追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当下,秸秆还田策略因独特的生态化学特性而备受关注。无机肥料虽然为作物提供关键养分,但引发了土壤碳流失和酸化问题。秸秆还田可调节土壤生态化学平衡,缓解微生物和作物代谢压力,进而促进土壤有机质累积。现有研究多聚焦表层土壤,而对秸秆还田在全球尺度上对土壤深层碳、氮、磷储存及谷物产量上的影响缺乏系统认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