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生理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作物生理学相关记录265条 . 查询时间(3.063 秒)
2023年1月19日下午,中国农业大学秦峰教授应邀做客第172期“植物生物学前沿论坛”,在第一综合楼A102报告厅做了题为“玉米抗旱种质资源材料CIMBL55遗传解析与基因克隆”的学术报告。来自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园艺林学学院的150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严顺平教授主持。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金隆课题组在《Advanced Science》上在线发表题为“Nodulation Signaling Pathway 1 and 2 modulate vanadium accumulation and tolerance of legume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结瘤信号通路1(NSP1)和NSP2调控豆科植物钒累积和耐受性的分子机制。草业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刘鹏为论文的...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玉米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赵海铭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 “ZmELP1, an Elongator complex subunit, is required for the maintenance of histone acetylation and RNA Pol Ⅱ phosphoryl...
2023年12月2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3年度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我院于菲菲教授合作完成的“耐盐碱相关基因AT1促进粮食增产”研究入选国内十大科技新闻,于2023年12月25日晚在CCTV10首播。
2023年7月3日,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在The Plant Cell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 "Thermosensitive SUMOylation of TaHsfA1 defines a dynamic ON/OFF molecular switch for the heat stress response in wheat" 的研究论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和应用创新团队联合国内高校鉴定到调控铁元素进入玉米籽粒的关键基因,首次解析了该基因和金属转运蛋白共同组成一个分子开关控制铁元素进入玉米籽粒的分子机制。利用该基因使玉米籽粒中的铁含量比现有生产用玉米籽粒铁含量超出2倍以上。该研究为解决“隐性饥饿”—铁等微量元素缺乏问题提供了新基因,为培育富铁作物品种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2023年12月8日以研...
2024年12月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鉴定到催化苦荞芦丁水解的关键酶FtGH1,并解析了该糖基水解酶参与苦荞芦丁水解的调控机制,为苦荞品质改良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揭示了乙烯调控水稻胚芽鞘生长、促进幼苗出土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通讯(Plant Communications)》上。
近期,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吴洪洪教授课题组设计新型农业纳米材料提高作物抗逆性并解析其相关机理,有关成果在ACS Nano,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等国际学术期刊在线发表。
近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建祥教授团队在综合性期刊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题为“Diurnal regulation of alternative splicing associated with thermotolerance in rice by two glycine-rich RNA-binding proteins”的研究成果。该文揭示了两个富含甘氨酸的RNA结合蛋白Os...
多年生苜蓿以根的形式越冬,因此,苜蓿的抗寒性以及成功越冬的关键在于其根部的抗寒性。在没有叶绿体结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根部,呼吸作用是维持根部细胞生长所需能量ATP的唯一途径。新疆农业大学刘美君副教授团队选用不同秋眠级的新牧4号(秋眠级为2) 和甘农5号(秋眠级为8) 的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研究发现,低温显著影响了苜蓿根系细胞呼吸代谢,细胞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体复合体II、III和IV受抑明显致使氧...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基因组选择育种创新团队与国内科研单位合作研究,解析了核孔蛋白Nup107-160亚复合物参与植物开花调控的详细机制。该研究进一步完善了植物开花调控网络,并为作物花期调控提供了潜在靶基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上。
新疆农业大学张博教授团队联合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生庞永珍研究员团队在生理和转录组上分析了黄花苜蓿抗旱的响应机制,并强调了干旱胁迫中涉及的多种途径。用PEG-6000对黄花苜蓿植株进行胁迫,生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植株的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转录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植株中有706个基因存在差异表达。对差异表达基因的基因富集分析显示,不...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发现水稻细胞分裂素受体调控水稻穗型的分子机制,提出细胞分裂素受体介导的正反馈调控模型,为水稻穗型改良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上。
新疆农业大学陈爱萍副教授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王堃教授团队合作,分析了不同水平干旱胁迫下伊犁绢蒿幼苗叶片和根的表型性状、生理响应和转录变化。在干旱胁迫下,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此外,叶片和根的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加。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方法,我们对其生理性状与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确定其参与抗旱性的关键基因和调控途径。在叶片和根中分别鉴定出13...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