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辐射物理与技术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 放射性计量学 核仪器、仪表 核材料与工艺技术 粒子加速器 裂变堆工程技术 核聚变工程技术 核动力工程技术 同位素技术 核爆炸工程 核安全 核燃料后处理技术 辐射防护技术 核设施退役技术 放射性三废处理、处置技术 核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81-19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核科学技术相关记录1368条 . 查询时间(2.799 秒)
2022年10月9日上午11点,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ARFT)首根环向场(TF)线圈全尺寸导体完成运输交付,该导体总长936.05米,是目前国际上尺寸最大、长度最长的CICC导体。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李建刚、副总工程师傅鹏、总师办副主任黄素贞现场见证。
2022年9月21日,国家原子能机构在京举办2022年第三季论坛,发布“近年来核技术应用领域十件大事”,展示了核技术近年来在国民经济领域的重大应用成果。中物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组织攻关成功填补国内空白的自主化无载体Lu-177同位素生产成果得以入选。
近日,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增强器(BRing)快脉冲二极磁铁铁芯全部加工完成,标志着BRing二极磁铁全面进入总装阶段。
近日,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放射性次级束流分离器HFRS大型超导二极磁体首台套完成测试,各项指标达到或优于设计值,标志着HFRS超导二极磁体研制成功,对HIAF工程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团队成功研制国内首套低频、宽带、高梯度、快响应、油冷磁合金高频系统,突破了HIAF高频系统核心技术瓶颈,特别是百kHz低频段的大尺寸高性能磁合金环,打破了日本等少数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与产品禁售,为HIAF工程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或中子数)不同的核素。根据物理特性不同,同位素可分成放射性同位素和稳定性同位素。同位素的发现使人们对原子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同位素在核技术、医疗、农业等领域中都有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其中,氘(D)作为氢的重要稳定同位素,由其组成的水分子被称为重水(D2O)。D2O是国防科技和核能工业的重要战略物资,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的重...
2022年9月21日,国家原子能机构在京举办2022年第三季论坛,发布核技术应用领域十件大事,展示了核技术近年来在国民经济领域的重大应用成果。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核技术造福民生”主题,交流研讨我国核技术应用的产业现状、规划落实、未来发展。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董保同出席论坛并致辞。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深部地球物理学科组联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团队,利用走时层析成像方法,从深部结构的角度开展南海中北部陆缘洋陆转换带的张裂-破裂过程工作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2022年9月16日发表在国际期刊Gondwana Research (冈瓦纳研究)上。王强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赵明辉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核反应堆乏燃料场外运输安全是确保核燃料后端循环与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开展乏燃料运输风险评估研究,能够及时发现系统潜在薄弱环节从而采取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对提高运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意义。充分辨识、表征并量化复杂运输系统中的多元异质动态风险因素,进而定量评估运输风险,是当下乏燃料运输研究面临的主要难题。
2022年9月5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王丛林同志在一号点工作区主持召开2022年第三次医用同位素产业发展专题推进会(总第六次),因成都疫情影响,本次专题推进会以视频会议形式两地连线召开。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许余同志参加本次会议。
2022年8月29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所戈道川课题组在乏燃料运输风险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领域取得系列进展,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系统安全可靠性领域国际知名期刊《可靠性工程与系统安全》(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 第219、227期上。
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22秒,“问天”实验舱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升空,并于2022年7月25日3时13分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2022年7月28日,通过天地连线,空间站舱内辐射环境测量模块由航天员顺利安装连接,并开展在轨测试工作。
2022年8月13日,在第二届核物理青年科学家学校的闭幕式上,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核谱与核性质课题组博士生王姝婧(导师为杨晓菲研究员)获得亚洲核物理联合会青年科学家优秀报告奖,同时获此奖项的还有清华大学的王轶杰博士和中科院近物所的焦韬瑜博士。
2022年8月18日,2022年中国同位素与辐射产业峰会在成都举办。本次峰会旨在共享中国同位素与辐射产业最新技术进展和行业优质成果,建立产业技术交流与商贸合作长效机制,推动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董保同、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叶民、四川省政府副省长罗强,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军等出席峰会开幕式并致辞。
质子是空间辐射环境的主要成分,其引发微电子器件产生的单粒子效应(SEE)是造成航天器在轨故障乃至灾难性后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质子SEE机理研究的核心内容,质子SEE截面预测模型对于评估器件在空间中的抗辐射性能,进而保障航天器的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辐射效应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的质子SEE截面预测模型,并通过实验证实了其可靠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