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 基础力学 >>> 理论力学 理性力学 非线性力学 连续介质力学 摩擦学 柔性多体力学 陀螺力学 飞行力学 基础力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基础力学相关记录290条 . 查询时间(3.593 秒)
2023年10月23日,《Advanced Science》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植入式超柔性神经界面在脊髓内稳定的信号记录与解码》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李雪研究组完成。该研究使用先进的微纳加工工艺结合无基底多层加工技术,设计并制作了超柔性脊髓界面,将其植入小鼠脊髓前角内进行长达一年的信号记录。该电极能够在不对动物引入行为学影响的前提下稳定提取...
2023年10月23日,《Advanced Science》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An Ultraflexible Electrode Array for Large-Scale Chronic Recording in the Nonhuman Primate Brai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赵郑拓研究组与临港实验室李澄宇研究组合作完成。该研...
热电器件可基于热电效应对“热能”和“电能”双向转换,从而实现简单快速的热能回收和主动热管理,因此受到广泛应关注。针对功能快速拓展、功率不断提高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亟需利用柔性微型热电器件对其产生的热能进行有效回收与控制。但受限于柔性热电材料相较于块体材料的性能劣势和高精度微型器件集成的技术难度,目前柔性微型热电器件的研制一直是本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挑战。
界面的摩擦起电性质与其所处环境密切相关,通常高湿度的大气会加速摩擦起电过程中静电荷的传输和耗散,大大降低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等器件在能源收集与自供电传感检测等领域的应用。另外,环境湿度对界面摩擦电荷的产生、传输和静电积累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晰。如何通过材料选择与设计实现高湿环境下器件的高性能输出与稳定运行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23年9月26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智能仿生中心曹武警副研究员与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大学科研团队合作,在外骨骼机器人领域取得新进展。 团队研发了国际首款面向横向行走步态的外骨骼,通过在横向行走时施加主动阻力力矩代替弹力带被动力矩,实现髋关节外展肌肉的精准高效锻炼,为抗阻横向行走锻炼提供了智能化新方法。研究成果以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
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评选结果于近日公布,本次全院共评选优博论文99篇,力学所两篇博士论文入选。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结构固体力学课题组2018级博士研究生李爽(导师:苏业旺研究员)的博士学位论文入选,题目为《基于力学结构设计的应变传感与超声驱动大变形柔性器件》。苏业旺研究员获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称号。
20世纪60年代,洛伦茨(1967)较清晰地阐述了大气能量转换的过程。如今,能量诊断被广泛用于气候诊断,以解释不同时空尺度气候系统的运动。然而,能量诊断不总是可以解释观测到的现象。以ENSO激发的太平洋-北美(PNA)型遥相关为例,正压能量转换可以解释为什么该波列在北太平洋地区的异常总是位于副热带急流出口区。按照这一观点,ENSO不同位相期间PNA遥相关位置应该被锚定,即北太平洋地区的异常都应位于...
日前,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房建成院士领衔的惯性技术创新教师团队入选。这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三次获此殊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和苑震生等,与清华大学马雄峰、复旦大学周游合作,使用光晶格中束缚的超冷原子,通过制备二维原子阵列、产生原子比特纠缠对、连接纠缠对的分步扩展方式制备了多原子纠缠态,并通过显微学技术调控和观测了其纠缠性质,向制备和测控大规模中性原子纠缠态迈出重要一步。近日,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美国物理学会“Physics”对上述成果进行了报道。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中国科协科普部和北京广播电视台共同推出了国内首档科学家演讲电视科普节目。2023年8月11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部部长、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钱政教授受邀主讲节目《科普中国·改变世界的30分钟——永不停息的...
声人工结构超表面是一种可产生特殊物理效应的新颖声学结构,其独特之处在于能够对声波的相位、振幅进行完全控制,可个性化定制任意波场,在高/超分辨医学成像、精准操控给药和可穿戴器件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声人工结构超表面是一种可产生特殊物理效应的新颖声学结构,其独特之处在于能够对声波的相位、振幅进行完全控制,可个性化定制任意波场,在高/超分辨医学成像、精准操控给药和可穿戴器件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上世纪60年代,Lorenz(1967)就比较清晰地给出了大气能量转换的过程。而今,能量诊断被广泛用于气候诊断,以解释不同时空尺度气候系统的运动。但是,能量诊断并不总是能解释观测到的现象。以ENSO激发的太平洋-北美(PNA)型遥相关为例,正压能量转换可以解释为什么该波列在北太平洋地区的异常总是位于副热带急流出口区。但按照这一观点,ENSO不同位相期间PNA遥相关位置应该被锚定,即北太平洋地区的异...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聚合物自润滑复合材料课题组研究员王齐华、王廷梅和裴先强等编著的《聚酰亚胺摩擦学》一书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2023年8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聚合物自润滑复合材料课题组王齐华研究员、王廷梅研究员和裴先强研究员等编著的《聚酰亚胺摩擦学》一书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聚酰亚胺摩擦学》共五章,按照聚酰亚胺的成型工艺,系统阐述了热塑性和热固性聚酰亚胺的摩擦磨损行为和机理;探讨了聚酰亚胺的分子结构,不同类型的功能填料和低温、辐照等极端条件对聚酰亚胺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机制;重点分析了聚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