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动物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动物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182条 . 查询时间(2.035 秒)
本周《科学报告》上的一篇论文描述了中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中陆生脊椎动物的分布情况。这项研究显示很多物种的保护情况都不理想,而且它们的栖息地在喀斯特地区的有些县没有被自然保护区覆盖。中国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全球范围内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给很多中国特有的和濒危物种。然而,对于该地区的物种丰富度(一处不同物种的数量)了解甚少,并且也缺乏数据集来评估现有的自然保护区在物种保护...
近日,由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草学系王俊杰教授科研团队完成的苜蓿响应动物放牧转录组科学研究论文《Transcriptome responses in alfalfa associated with tolerance to intensive animal grazing》发表于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论文编号:19438,DOI: 10.1038/ srep...
2016年4月27日上午,广东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模表彰大会在广州举行。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广东省委副书记、广东省长朱小丹,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广东省政协主席王荣等领导出席大会,并为全国和省“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工人先锋号获得单位和个人代表颁奖。广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少春主持会议。会上,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广东省总工会主席黄业斌宣读了《广东省总工会关于表彰广东省“五一”劳...
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朱敏生教授实验室及合作实验室在平滑肌型括约肌自发张力产生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The molecular basis of the genesis of basal tone in internal anal sphincter”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张成海、王佩为论文第一作者,朱敏生教授与美国...
为了纪念格里菲斯大学名誉教授Roger Kitching对科学的贡献,近日Austral Ecology组织专刊对他的学生、博士后人员和同事的科研工作进行报道。作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特聘教授,Roger Kitching教授与包括曹敏研究员在内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人员保持了近20年的研究合作。其中最重要的合作要数中国科学院-昆士兰州生物技术合作计划,依托该项目,先后有10...
随着人类探索太空的深入,未来人类能否在太空正常生活、繁衍后代?空间微重力和辐射等特殊环境会不会对生殖造成不良影响?迄今为止,没有人能够明确回答这些问题。为了解开这些疑惑,2016年4月6日发射的我国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把6000余枚小鼠早期胚胎带上了太空。它们能否像在地球一样正常发育?人们对此充满期待。经过数天的太空旅行,实践十号上传来好消息:小鼠早期胚胎在太空中顺利完成从2细胞到囊胚的全程...
2016年3月30日,应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赵旭东研究员的邀请,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高啸波博士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师生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2016年4月1日,应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赖仞研究员邀请,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Zhao-Qing Luo教授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师生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经过长期的驯化和人工选择作用,家鸡与其野生祖先红原鸡除了在行为、体型、生殖周期和生长速度等存在显著差异外,其视觉功能也显著衰退。目前研究理论认为这种视觉退化是由于选择压力放松导致,但是至今这种视觉退化的遗传机制并不清楚。
蜜蜂通过“舞蹈语言”的形式将食物的方位、距离等信息传递给同伴。舞蹈由外出寻找食物的侦察蜂引导,当遭遇危险的采集蜂回巢时会触发负反馈机制,即蜜蜂舞蹈的停止信号(stop signals)。停止信号由发送者用头撞击接收者的身体,并发出短促语音,收到这个信号的蜜蜂会减少招募同伴去危险的地方。那么当遭遇不同程度的危险时,蜜蜂的停止信号能否精确编码不同的危险信息?
太阳光谱中的紫外线不仅使人体皮肤晒伤老化,产生炎症、黑色素和色斑,更严重的还会诱发癌变,危害人类健康。目前动物适应高海拔环境的策略和生理生化机理研究主要集中于低氧低温适应,对动物如何抵御高原强紫外线辐射的认识非常有限。
长久以来,北大西洋中的捕鱼船利用装有多达1200个带饵鱼钩的100千米长线捕捞金枪鱼和箭鱼。然而,随着这些鱼类的数量不断下降,捕鱼船正在捕获更多的鲨鱼,并且卖掉鲨鱼的肉和有着高额利润的鳍。问题在于,作为生长缓慢的食物链顶端捕食者,鲨鱼正受到过度捕捞的侵害。
青藏高原保存了众多珍稀濒危动植物,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天然实验室。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例如DNA条形码及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极大地推动了科学家们对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探索,大量隐存物种被发掘和描述。
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如花生四烯酸(AA, C20:4n-6)、二十碳五烯酸(EPA,C20:5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n-3),具有两个以上的不饱和键,不仅是构成生物膜的结构分子,而且也是胞内外重要的信号分子。多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紊乱会引起生长、发育和行为等缺陷,和很多人类重大疾病相关。
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揭开了狗的“身世之谜”。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国栋带领研究团队,发现狗是在约33000年前开始在东亚的南部地区逐渐被人类驯化,而后逐渐迁徙扩散到全世界。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细胞研究》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