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地球化学 >>> 元素地球化学 有机地球化学 放射性地球化学 同位素地球化学 生物地球化学 地球内部化学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成矿地球化学 勘探地球化学 实验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球化学相关记录899条 . 查询时间(5.195 秒)
富含木质素的生物质中含有丰富的甲氧基(-OCH3),其稳定碳、氢同位素是重建古气候的重要指标,但生物质中甲氧基的含量随沉积演化作用快速减少,准确评价生物质中甲氧基的含量是开展其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基础。目前常用的甲氧基定量方法基于Zeisel法(利用氢碘酸将生物质中的甲氧基转化为碘甲烷)直接测定生成的碘甲烷、或利用碘甲烷试剂建立外标定量曲线,但总体上存在误差大、耗时长、需要进行一系列处理等问题。
稳定Nd同位素是近年来新兴的非传统稳定同位素体系,已经在高温岩浆分异、早期地球演化和太阳系冷凝历史等方面的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在低温地球化学过程会造成多大程度的稳定Nd同位素分馏、什么因素控制着稳定Nd同位素分馏以及稳定Nd同位素分馏与传统放射成因同位素143Nd/144Nd有什么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认知几乎还处于空白。
喜马拉雅新生代花岗岩的岩石成因是理解喜马拉雅造山带演化的关键。然而,这些花岗岩是否能代表原生熔体尚不清楚,且其岩浆源区的性质也存在较大争议。放射性成因同位素(如Sr-Nd同位素等)已被广泛用于识别岩浆源区以及岩浆侵位过程中可能混染的组分,但这些数据可能存在多解性。2023年来研究表明,一些稳定同位素体系(如B和Mo等)在揭示花岗岩的源区组成及岩浆产生、演化过程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印度与亚洲大陆新生代持续的汇聚挤压,在藏南形成了一系列东西向(如拉萨地区的冈底斯山、特提斯喜马拉雅的康马-库拉岗日山)及南北向(如拉萨地区的念青唐古拉山和隆格尔山和特提斯喜马拉雅的雅拉香波-空布岗山)的山脉(图1)。目前普遍认为这些东西向山脉的形成主要与南北向汇聚下的挤压变形和伸展挤出有关。然而,南北向山脉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 大量的野外观察发现,南北向山脉主要位于高地形区域,且多为南北向裂谷的肩...
氢同位素组成是生物地球化学和古降水重建的重要指标,植物叶蜡氢同位素分馏系数(ε)变化涉及对植物氢同位素分馏机制的认识,也是利用叶蜡氢同位素示踪环境变化的基础问题。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植物合成叶蜡氢同位素分馏的认识还不清楚,这极大限制了叶蜡氢同位素在环境变化示踪中的应用。
2023年5月29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举行第87期KIB讲坛,本期的主讲嘉宾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玲莉。昆明植物所研究员马永鹏主持。马永鹏为大家介绍了刘玲莉的基本信息、主要研究方向以及近年的研究成果与所获得的荣誉。刘玲莉主要从事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
当前我国河流水质改善明显,但是湖库治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特别是湖库的藻类生物量一直没有明显的降低,湖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我国水环境治理中的重中之重。随着外源磷的输入得到有效控制,内源磷在藻华生消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量调查发现,即使在溶解性磷极低的条件下,富营养化湖泊中的藻华不仅没有受到限制,甚至呈现出日益扩张的趋势。因此,厘清富营养化湖泊中内源磷(藻源磷、悬浮颗粒物磷及沉积物磷)...
中性侵入岩的成因是个争议强烈的岩石学问题。中性侵入体既不具有基性岩的高密度也不具有酸性岩的高黏度,因此堆晶结构和过程很难识别。虽然在一些辉长岩和高硅花岗岩的研究实例中已经识别出侵入岩的堆晶成因,但是熔体抽取的效率不高导致部分熔体仍困在堆晶之中,掩盖了晶体堆积的证据。
埃达克岩最早以阿留申岛新生代中酸性岩浆岩命名,具有高SiO2、Al2O3、Sr、低Y、低重稀土元素和高Sr/Y的特征。显生宙的埃达克质岩泛指与原始定义的埃达克岩具有一致地球化学特征的一类岩石。它们与太古宙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岩(TTG)岩套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因此被认为是理解地壳起源的关键。此外,全球最重要的铜金属来源——斑岩型铜矿中大量斑岩体具有埃达克岩特征。因此,准确理解埃达克质岩...
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严重破坏了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导致约81%的海洋生物和89%的陆地生物在很短的时间内灭绝。202年5月19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晚古生代研究团队研究员张华、硕士研究生角升林和蔡垚峰博士,与南京大学及云南大学的合作者,通过高精度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多环芳烃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证实二叠纪末存在大规模高温野火燃烧事件,为了解该时期陆地生态系统的崩溃过程提供了重要证...
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东台吉乃尔、西台吉乃尔和一里坪盐湖(“四湖区”)锂资源高度富集,是盆地内最重要的卤水型锂矿分布区。长期以来,尽管对这些卤水型锂矿的物质来源形成许多定性认识,但对各主要物源的贡献缺乏定量化评估,同时,对溶解态锂在表生环境中的关键地球化学过程也缺乏深刻理解。
2023年5月16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周义明课题组在《地质学》(Geology)上发表了题为Hydrothermal sulfate surges promote rare earth elements transport and mineralization的研究论文。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周义明课题组在《地质学》(Geology)上发表了题为Hydrothermal sulfate surges promote rare earth elements transport and mineralization的研究论文。
作为广泛应用的非放射性示踪物,稳定同位素可综合反映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时空变化及环境中生物、非生物要素的关系。2007年,《Stable Isotope Ecology》专著的出版标志着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的正式诞生。一方面,稳定同位素技术正在逐步成为解析生物与环境互作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该技术在生态学中的应用也始终与相关先进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
海底扩张驱动洋壳沿太平洋板块边缘俯冲,形成了现今最大的活动板块边缘——环太平洋"火环"。最近的研究揭示,现代太平洋板块起源于中侏罗世古太平洋盆地中部的Izanagi、Farallon和Phoenix板块接壤的三联点处。多期地幔柱事件形成了早期太平洋板块:其中,规模最大的Ontong Java的地幔柱事件在早白垩世末期活动达到高峰,诱发太平洋板块形成速率短期内骤增50%以上。然而,相对于以斑岩铜矿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