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前寒武纪地质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前寒武纪地质学相关记录60条 . 查询时间(1.111 秒)
何梁何利基金2015年度颁奖大会2015年11月4日在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何梁何利基金信托委员会主席、评选委员会主任朱丽兰做工作报告。 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颁给了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邬江兴、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两位杰出科学家。俞茂宏等31名科学家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陈占胜等14名科学家荣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汤森路透公司(Thomson Reuters)日前公布了2015年全球高引用科学家名单(Highly-Cited Researchers 2015),该名单从全球选出2975位学者,我国共148人入选,其中地球科学领域有12人(含香港大学2名)。在全部21个学科领域中,中国海洋大学首次有1人入选该名单,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李三忠教授。
环节动物为无脊椎动物中一个重要门类,包括蚯蚓、蚂蟥、沙蚕等蠕形动物。而其中最重要分支——多毛类是现代海洋中最为繁盛的动物类群之一,对于维持海洋底栖及浮游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寒武纪生命大暴发中出现的类群,环节动物在全球多个寒武纪化石库中均有出现。但至今为止在我国却一直未见踪迹。
寒武纪早期,地球生物出现急剧的演变,埃迪卡拉晚期软体生物消失,而寒武纪生物出现了大爆发。最可能促使大生物演化的内在因素是氧气。深海氧化程度的增强被认为导致了大动物的演化。
条带状铁建造(Banded iron formation,BIF)作为前寒武纪地层纪录的重要物质组成,是一种特征的富铁化学沉积岩(TFe>15%),通常由互层的富铁和富硅条带构成。来源于BIF中的铁矿石是世界主要铁矿资源,研究BIF既可为了解地壳的早期构造演化、水圈及大气圈的成分等提供重要信息,也为找寻该类铁矿资源奠定理论基础。华北克拉通是世界上BIF的重要产区之一,主要集中于鞍山-本溪、冀东和山...
条带状铁建造(Banded iron formation,BIF)作为前寒武纪特有的地质产物,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同时对地球早期的特征和演化过程,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组成及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昌邑BIF铁矿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胶北地体,赋存于古元古代粉子山群中,为探讨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地质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科学家发现的这个新物种生活于著名的寒武纪大爆发时期,这一时期确定了地球上所有动物生命主要的身体发展方向。这是一个生物多样性和进化适应多样性空前复杂的时期,出现了许多奇怪的海洋居民,比如说欧巴宾海蝎以及样貌古怪的T. borealis等。
埃迪卡拉纪是新元古代全球大冰期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间的关键转折时期,在该时期海洋生物群面貌发生了快速的演替。埃迪卡拉纪早期,海洋生物群以微体真核生物(以大型带刺疑源类为代表)占统治地位,而晚期则以宏体的埃迪卡拉生物群为主导。长期以来,通过我国古生物地层工作者的系统研究,在华南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发现丰度和分异度都很高的大型带刺疑源类组合,它们不仅在探讨地球早期生命演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埃迪卡拉...
奇虾是寒武纪海洋的大型掠食者,位于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端,目前至少报道了5个属。奇虾类化石在中国寒武纪特异埋藏动物群中有广泛报道,包括澄江动物群、牛蹄塘动物群、关山动物群、马龙动物群和凯里动物群等,最近在河北地区寒武系馒头组也发现了奇虾化石。摩洛哥早奥陶世奇虾化石则代表了这类动物的最晚化石记录。
在埃迪卡拉纪-寒武纪(E-C)转折期,包括构造格局、古海洋、古气候以及生物都同时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这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新元古代末期埃迪卡拉动物群的消亡以及早寒武世宏体后生动物门类的爆发性分异、辐射和生态扩张(即“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目前,关于这一关键时期生物快速辐射和生态扩张的驱动机制是国际学术界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但也存在着较大分歧。虽然部分研究者认为,该时期大气氧浓度的增加并伴随深海的氧化是...
记者从近日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获悉,国际地层委员会在中国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四分法”的寒武纪新年代地层表。
侏罗纪/白垩纪之交(1.65亿年±500万年)是地球演化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地球的构造、地貌、气候和生态系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重大变革一直影响到新生代甚至现代地球的面貌,侏罗纪/白垩纪之交的地质事件研究一直是国际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大致起始于晚侏罗世的多个地质板块,从3个方向向东亚的极性运动产生了东亚构造变形。2000年,我国科学家将这一事件称为“东亚汇聚”。在日前举行的以“侏罗纪...
近日,在江苏省人民政府召开的全省科学奖励大会上,以南京古生物所为完成单位、彭善池研究员等为主要完成人的“寒武系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及全球年代地层系统”研究项目获得了2007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罗志军省长亲自为彭善池研究员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 该项目是地层学和古生物学国际前沿的立典性研究。彭善池等通过对我国斜坡相寒武纪三叶虫进行大量的系统古生物学、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
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了解到,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刚刚批准了由该所彭善池研究员领导的一个国际工作组提交的报告,从而在我国湖南古丈县又确定了一枚“金钉子”——“古丈阶”,为寒武纪精确计算国际地层年代提供了新的依据。 专家介绍说,要研究全球各地某一时段的地质事件,各国科学家就得确定同一把尺度,找到公认的典型地层剖面,将其确立为“金钉子”。因此“金钉子”也成为划分地质年...
美国《科学》杂志的网络版“科学快讯”于2005年2月24日发表了由一个中美联合研究小组根据宜昌三峡地区的岩石样品测得的一组同位素年龄和系统的碳同位素数据,对寒武纪大爆发之前的全球性冰期、海水化学成份异常变化、多细胞动物起源与演化过程等科学问题提出了新的解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