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 数学物理 电磁场理论 经典场论 相对论与引力场 量子力学 统计物理学 理论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理论物理学相关记录971条 . 查询时间(3.119 秒)
纠缠是一种量子现象,其中两个或多个粒子的属性以某种方式相互关联,人们无法单独描述单个粒子的性质,只能描述整体系统的性质。粒子的纠缠最终决定了材料的性质,但人们却很难理解“纠缠”。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和奥地利科学院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研究所研究人员开创了一种新方法,首次通过实验证实了量子场论的预测,该方法可显著提高对量子材料中纠缠的研究和理解。
德国科学家已经将国际空间站上的钾原子和铷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以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等效原理)开展迄今最精确测试,这也是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的首个涉及两种极冷原子的实验。相关论文发表于1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教授范靖云,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正达,南科大物理系研究助理教授毛亚丽与合作者在量子基础物理问题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首次获得关于多个物理观测量联合测量的紧致约束关系,并开展了实验验证,相关实验工作发表在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
土壤水的吸附显著影响土壤的物理和力学性质,该过程主要发生在黏土矿物-水界面上,且黏土矿物表面的不同官能团对水的吸附行为存在一定影响。因此研究黏土矿物表面水的吸附行为对于黏土-水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解非常关键。
阿哈罗诺夫-波姆(Aharonov-Bohm,简称AB)效应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它深刻反映了经典理论和量子理论之间的联系。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所理论物理研究室教授陈景灵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电子的“自旋矢势”假设,并以量子力学传统方式提出一个关于“自旋AB效应”的思想实验,可以用来检验自旋矢势是否存在。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主办的《基础研究》。
2023年10月18日,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研究人员在蜘蛛脉冲星伴星磁场测量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ApJ, 2023, 955, 36)。该研究使用我国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对蜘蛛脉冲星PSR J2051-0827进行观测,基于FAST高灵敏度的优势详细分析掩食附近的偏振变化细节,成功测量到法拉第旋转量的变化,为伴星存在磁场提供了直接证据。
量子自旋液体是一种特殊的量子物质形态。量子自旋液体的基本概念最早由P. W. Anderson于1973年提出。这种物质形态具有如下特点:降温至零温不会发生对称性自发破缺,即不存在长程序的有序结构;具有高纠缠度的量子态和新奇的任意子激发,在量子信息处理如拓扑量子计算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与传统的对称破缺有序相不同,量子自旋液体具有拓扑序,其描述超越了传统的Landau范式。在Alexei Kit...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HMFF)用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闫文盛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盛志高课题组合作,利用SHMFF所属超导磁体SM1及超快光学等技术系统研究了二维Néel型反铁磁VPS3中的相干激子-磁子耦合效应。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材料学顶刊Advanced Materials。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韩正甫、王双、银振强、陈巍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无需主动调制的新型量子密钥分发实现方案,并完成了实验验证,为实现高现实安全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提供了新思路。9月13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量子自旋液体是一种特殊的量子物质形态。1973年,P. W. Anderson提出了关于量子自旋液体的基本概念。这种物质形态的特点有:降温至零温不会发生对称性自发破缺(即不存在长程序的有序结构);具有高纠缠度的量子态和新奇的任意子激发,在量子信息处理(如拓扑量子计算)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与传统的对称破缺有序相不同,量子自旋液体具有拓扑序,描述超越了传统的Landau范式。在Alexei Kita...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桂有珍研究员团队提出了一个分析时间同步误差对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影响的理论模型。近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上。
量子自旋液体是一种特殊的量子物质形态。1973年,P. W. Anderson提出了关于量子自旋液体的基本概念。这种物质形态的特点有:降温至零温不会发生对称性自发破缺(即不存在长程序的有序结构);具有高纠缠度的量子态和新奇的任意子激发,在量子信息处理(如拓扑量子计算)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与传统的对称破缺有序相不同,量子自旋液体具有拓扑序,描述超越了传统的Landau范式。在Alexei Kita...
2023年9月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利用我国第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等多台望远镜对黑洞X射线双星MAXI J1820+070的爆发事件开展了多波段观测研究,发现了黑洞喷流的射电辐射和黑洞吸积流外区的光学辐射相对于吸积流内区高温气体(热吸积流)的硬X射线显示出罕见的长时标延迟现象(分别滞后约8天和17天)。该研究首次揭示了黑洞吸积流中磁场运输...
剖析从流体态到具有刚性的固体态的临界阻塞转变,对探讨无处不在的无序固体的性质至关重要。通过将力学性质抽象为状态的稳定性,阻塞转变的临界性被证明在生命物质、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复杂系统中普遍存在。这一转变的本质是统计物理和软物质物理的研究热点之一。
基于现有地球轨道高精度星地\星间测距、测月系统,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引力波实验中心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利用引力波轨道共振效应,实现超大质量双黑洞并合引力波信号有效探测的高度可行方案。该方案整合现有测距、测月任务观测数据,在无需额外投入情况下填补了未来数年内uHz-mHz频段引力波观测的空档。2023年7月18日投入应用后,针对即将并合的SDSSJ1430+2303双星系统,有望在国际上首次观测到孤...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