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理学 Nature相关记录667条 . 查询时间(0.087 秒)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肠道由不同的解剖区域组成,这些区域发育速度不同,在消化、营养吸收、代谢和免疫调节中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正确认识肠道细胞的分化过程对于肠道疾病的研究至关重要。
气候突变幅度大、速度快、影响广,未来趋势难以预估,因而备受国际学术界关注。来自陆地、海洋和冰芯的大量记录表明,最近80万年地球气候经历了千年尺度快速变化,其振幅与冰期旋回有关。在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之前,全球冰期旋回变幅较小且周期较短,而气候快速变化与冰期旋回的关系尚不清楚。由于缺乏更新世长尺度高分辨率的大陆和海洋记录,制约了对千年气候变化演化特征和动力学的深入理解。
余震是特大地震导致的地震应力变化的一种响应,是地震触发的最常见的观测。现有的经验模型可以用来描述余震的规模和频次,但是对于解释并预测余震发生的地点很困难。此前,一种名为“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因子常被用来解释发生余震的地点,但是这种做法一直存在争议。最近由美国康涅狄克大学的Phoebe devries和同事利用神经网路预测大地震后会出现余震地点,研究发现他们的神经网络比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准确度更高。...
日前,2018级博士研究生夏宇轩在国际学术期刊《分形》发表题为《一种基于多孔介质孔径分布的分形维数新计算方法》的论文,入选Mathematics学科领域高被引论文。在该论文中,夏宇轩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形毛细管假设的计算多孔介质孔隙空间和迂曲度分形维数的新方法。
神经系统如何编码和调控社会行为中的复杂信息处理和决策一直是脑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是社会性动物(包括人类)所能表现出的最复杂的行为之一,是促进人类及其他社会性动物在进化上的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常常做出亲社会行为,例如帮助,安慰,分享,捐赠,合作,甚至自我牺牲等有益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亲社会行为并不仅限于人类,其他社会性动物也能表...
2021年10月6日,国际顶级刊物《Nature》主刊在线发表文章“Morphological diversity of single neurons in molecularly defined cell types”(分子定义细胞类型中单个神经元的形态多样性)。该研究工作由东南大学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教授彭汉川、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谢维和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顾忠泽教授团队,联合美国艾伦脑...
2021年10月6日,国际顶级刊物《Nature》主刊在线发表文章“Morphological diversity of single neurons in molecularly defined cell types”(分子定义细胞类型中单个神经元的形态多样性)。该研究工作由东南大学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教授彭汉川、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谢维和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顾忠泽教授团队,联合美国艾伦脑...
2021年10月5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和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对产前人类胎儿骨髓中的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如何发育进行了首次全面分析,发现在短短几周的时间里,许多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类型产生于发育中的骨髓,包括阻止细菌感染的关键白细胞。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9月29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Blo...
Tau蛋白的异常聚集是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标志,它们被统称为tau蛋白病(tauopathies)。此前,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MRC-LMB)的Michel Goedert研究组和Sjors H.W. Scheres研究组通过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原发性年龄相关的tau蛋白病(primary age-related tauopat...
近日,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分子遗传与作物基因编辑实验室陈思羽博士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上发表Activation of TIR signalling boostspattern-triggered immunity研究论文,实验室负责人王树才教授为论文作者之一。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是一种细胞表面酪氨酸激酶受体,EGFR激酶结构域18-21外显子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确定的驱动突变基因,EGFR最常见的典型突变是19外显子缺失突变(exon 19 deletion, Ex19del)和21外显子氨基酸替换L858R的...
对人类胚胎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发展的早期阶段至关重要。目前,这项研究是在接受体外受精的个人自愿捐献的多余胚胎上进行的。然而,这项研究受限于胚胎的可获得性和胚胎在实验室中发育的严格的国际伦理时间限制 (最长 14 天)。
早期人类胚胎发育包括广泛的谱系多样化、细胞命运分化和组织模式。尽管早期人类胚胎发育具有基础性和临床重要性,但由于种间差异和对人类胚胎样本的可获得性有限,科学家们目前为止仍然不清楚对早期人类胚胎发育的原因。为了揭示其中的秘密,来自密西根大学的华人科学家Jianping Fu和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报告了一种人类多能干细胞(hPSCs)体外微流控培养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上,题为"Co...
2021年9月16日,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陈学新教授、黄健华研究员团队联合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詹帅研究员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Neofunctionalization of an ancient domain allows parasites to avoid intraspecific competition by manipulating ...
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国科学院和生态环境部联合组织,在Nature刊登了一系列报道,宣传展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的进展,其中特别报道了由植物所马克平研究组主导和参与的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方面的3项代表性成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