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考古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474条 . 查询时间(2.42 秒)
承办2022年冬奥会的张家口赛区,在地理上,处于中国地形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接地带。张家口市北部与南部的巨大海拔落差,造就了多降雪的气候区,使之成为雪上运动的理想之地。而在历史记载中,张家口地区还是北方游牧民族与华北农业人群的分界地带,南部的太行山——燕山山间河谷,历史上主要被农业人群占据,游牧民族时而南下;北部的坝上高原,则长期被匈奴、鲜卑、契丹等游牧民族占据,基本没有定居聚落和农业活动。
记者2022年2月10日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获悉,近日,安徽省2022年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陆续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其中繁昌窑遗址、人字洞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名列其中。据介绍,繁昌窑遗址2020-2021年的发掘已经揭示了繁昌窑遗址五代文化堆积层和窑场生活区的分布迹象。2022年的发掘,拟结合繁昌窑基础及配套设施环境整治工程建设项目,在遗址边缘部位布方,学术目标是解决聚落考古视野下窑场生产、生活的功能分区...
近日,世界文化遗产——韩国武宁王陵附近发现了一块刻有铭文“造此是建業人也”的墓砖。“建业”是南京在三国时期作为孙吴都城的名称。学界认为,当时南京的工匠远渡重洋来到朝鲜半岛西南部的百济国,参与了该国国王陵的修建。这块最新发现的1500年前“南京人造砖”,为当时双方密切的文化交流再添力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朝鲜半岛曾长期处于“三国时期”,高句丽、新罗、百济三个主要政权鼎立。武宁王是其中百济...
《近代国宝海外流失录》是崔学森、杨博两位先生主编丛书之一,于近期出版,获赠后即连读几天,正好在2021年12月13日凌晨读完。本书书名“国宝”“流失”(其原书名为《流转清朝秘宝》)颇具吸引力,还与之前出版的《近代日本的中国艺术品流转与鉴赏》构成姊妹篇,可以看到日本学者富田升的学术之路。
“发现良渚”展览2022年1月26日在广州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开幕。展览由南越王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博物院主办,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协办,展出296件(套)精美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1件(套)。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支考古学文化,距今5300年至4300年,以杭州市良渚、瓶窑两镇为核心,分布于以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为中心的面积达3.6万余平方公里的广袤区域。因该文化首先发现于良渚...
2022年1月26日,“不畏浮云——飞来峰石刻文化展”在浙江杭州开幕。当天,14幅飞来峰石窟造像、摩崖石刻原拓片首次与公众见面。据悉,宋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峰,宋韵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杭州作为南宋古都,留下了许多宋代文化遗存,丰富的石窟、摩崖造像尤为突出,其中又以飞来峰为冠。
近日,我国考古团队在西藏拉萨市邱桑村发现的“古人类手脚印”成功入选《考古学》(Archaeology)2021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榜单,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古人类艺术遗迹,比目前已知的岩面艺术都要老。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的环境给高原上生存的人类带来了严峻挑战。古人类何时“占领”高原一直以来都是考古学中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2022年1月16日下午,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海洋史研究中心)李庆新研究员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历史重大问题研究专项2021年度重大招标项目“明清至民国南海海疆经略与治理体系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广州召开。开题会由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副处长周鑫研究员主持,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开题会专家组组长李国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章扬定分别致辞,专家组成员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
记者2022年1月24日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在2021年重庆市万州天生城遗址考古工作中,新发现一批新石器至商周时期、汉至六朝时期、宋代、明代、清代至民国的遗存。其中,汉至六朝遗存为首次发现,进一步拓展了该遗址的历史沿革。天生城遗址位于三峡库区腹地——重庆市万州区周家坝街道天生城社区,地处长江北岸,城址依山势而建,绝壁凌空,曾是中国西南地区宋蒙(元)战争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
2022年1月24日,甘肃省文旅厅厅长陈卫中在兰州表示,2021年,该省持续加强重要文物系统性保护利用,文物科技研发引领全国,逐步建立起以土遗址、壁画彩塑、遗产监测管理、文物数字化为主的成套技术与标准规范体系,广泛应用于国内文物保护利用,并逐步向“一带一路”沿线推广,甘肃成为我国首屈一指的文物科研重镇,敦煌研究院成为文物科技保护“国家队”。
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2022年1月24日揭晓,太平遗址、周原先周建筑与西周城址、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西汉帝陵——霸陵遗址、咸阳洪渎原墓葬群、西安新小寨元代赵氏家族墓地等六个考古项目成功入选。据介绍,太平遗址是陕西史前时期的超大型中心聚落遗址之一。初步的年代学研究为距今4000年左右,正处于史前末期到文明初期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文化遗存的发掘与研究,对于探索史前文化向早期文明过渡具有非常重...
记者2022年1月24日从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获悉,通过考古发掘已厘清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的营建与毁坏过程。从存在红烧土和碳屑的情况看,城门的毁坏与火有关,之后还经过流水破坏形成自然冲沟。秦始皇帝陵位于骊山北麓,规模宏大,埋藏丰富。据介绍,经过60年的考古工作,基本摸清了秦始皇帝陵园的结构与布局,陵园之外也发现有大量陪葬坑、陪葬墓,以及修建陵墓时留下的相关遗存。
记者2022年1月22日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在2021年三峡后续大遗址保护项目考古发掘中,考古队在奉节白帝城遗址内,发现一处明代瞿塘卫右千户所大型建筑基址。这是重庆境内首次发现明代卫所建筑,将为业界研究明代卫所制度、卫所公署建筑布局与营造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
近日,国际敦煌项目(IDP)中文数据库服务器升级工作顺利完成,IDP数据库与网站重新上线,并稳定运行。设于国家图书馆的IDP中文数据库此前使用的服务器设备严重老化,服务器软件近十年未升级,导致服务不够稳定,不时发生数据库无法打开的故障,且运行速度较慢,读者使用体验欠佳。经过该项目各合作机构的共同策划和筹备, IDP中文服务器升级工作于2021年10月进入实施阶段。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密切配合信息技术部...
“2021年度新疆文物考古成果汇报会”于2021年1月19日至20在此间召开。会上发布了新疆2021年考古新发现,其中多项发现填补相关领域空白。新疆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勇东说,2021年新疆围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实施,完成主动性考古发掘15项,同时完成配合基本建设考古项目18项,累计发掘墓葬400余座、清理遗址4400平方米,出土文物千余件(组),成果丰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