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人工器官与生物医学材料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人工器官与生物医学材料学相关记录1092条 . 查询时间(5.241 秒)
现代生物医学中,与活体器官、动物试验和人体临床试验等医疗辅助测试手段相比,组织器官模型能够反映生物体的组织器官结构形态和生理环境,同时具有成本低、易操作及符合伦理道德的特点,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水凝胶和生物体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匹配度以及生物相容性。因此,发展新一代水凝胶基的人体器官模型模拟组织器官生理环境和界面物质交换,在未来生物医学中意义重大。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营养与健康团队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Hélder A. Santos教授、江苏大学的林琳教授和潘国庆教授联合开展的纳米医学领域科学研究取得新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中科院1区,IF=16.806)上联合署名发表了题为“Emerging Theranostic Nanomaterials in Diabetes and Its Compl...
2021年11月18日,“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1学术年会”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行。会上,由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组织24位顾问委员,集结14个省市53家机构的65位来自医疗机构、高校、企业和投资机构的专家,历时9个月编撰完成的《中国心血管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白皮书(2021)》正式发布。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
2021年11月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流控芯片研究组(1807组)秦建华研究员团队受邀发表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该团队在利用器官芯片开展感染性疾病研究方面的一系列成果,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2021年10月22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冰研究员、姜宁副研究员为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中国生物材料大会是生物材料界两年一度的学术盛会。2021年10月11-14日,由中国生物材料学会主办的“2021中国生物材料大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校和医疗机构、企业,以及监管部门等从事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研究、开发、生产、应用和管理的学者、医生及研究人员3500多人齐聚一堂,为促进生物材料科学和产业发展,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浪潮积蓄力量
许胜,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新型牙科生物材料及3D打印技术临床应用,种植修复及美学修复。
形状记忆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兴的智能材料能够记忆暂时形状,并在外界激励条件下主动回复到初始形状。基于静电纺丝技术,将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制备成纤维结构,实现热、电、光、PH、水、磁及电效应等激励变形过程,在生物医疗、智能纺织、传感、驱动等方面应用广泛。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和关注。
近日,深圳大学微纳光电子研究院苏陈良教授与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何前军教授团队联合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JCR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30.849)上发表了一篇题为"Homogeneous carbon/potassium-incorporation strategy for synthesizing red polymeric carbon nitride c...
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冠肺炎的一个“金标准”,是防控疫情的重要手段。发热、咽痛、肌痛、干咳、乏力等是新冠肺炎患者和流感共同的症状,流感也可能出现影像学肺部斑片状、磨玻璃影。新冠疫情防控之下,如何快速鉴别?在避免误诊、漏诊的同时,减轻医务人员的压力、提高医疗效率成为业界思考的话题。
王翀,东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有骨、软骨、神经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生物制造、药物缓释载体、抗菌材料。参与科研项目:以第二参与单位身份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利用金属3D打印制造个性化骨盆髋臼接骨板及其性能研究”,基金号:81772428,金额:53万元,到账东莞理工学院金额:10.6万,东莞理工学院配套金额6万元,2018-2021。以第二参与人身份参与广东省教育厅高等...
记者25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李振教授团队联合南开大学丁丹教授团队,研发出像“夜明珠”一样的高效率、长寿命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该材料接受10秒以内的光照后可持续发光近半个小时,有望用于医疗领域,帮助医生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研究成果发表在材料学领域顶级期刊《先进材料》上。
胰岛素基础率是人工胰腺系统实现人体血糖闭环控制的基准,但该变量在临床治疗中难以准确确定.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胰岛素基础率动态估计的人工胰腺自抗扰控制方法,通过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实时估计血糖代谢过程中的内部与外界干扰,构建具备参数自适应能力的反馈控制律和胰岛素注射安全约束,实现血糖闭环调控能力的有效改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