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化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土壤化学相关记录1171条 . 查询时间(6.036 秒)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土壤健康诊断与绿色修复重点实验室土壤化学与环境团队,在不同种植体系镉(Cd)污染生物炭修复效果评估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上。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土壤健康诊断与绿色修复重点实验室土壤化学与环境团队在铁(氢)氧化物的可变反应活性预测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GenericCD-MUSIC-eSGC model parameters to predict the surface reactivity of iron(hydr)oxides”为题发表在了Water Research上。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土壤健康诊断与绿色修复重点实验室土壤化学与环境团队解析了农用地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s)的污染来源种类及相对贡献,基于多种作物富集特征创建了污染预测模型,并耦合烹饪加热、前体物降解等过程发展了风险评估方法,研究成果以“Transport and transformation of perfluoroalkyl acids, isomer profil...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学生物学课题组联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和德国波恩大学相关课题组在硼缓解酸性土壤铝毒抑制植物根系生长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在2023年1月31日以“Boron Supply Restores Aluminum-Blocked Auxin Transport by Modulation PIN2 Trafficking in the Root Apical Tr...
生草覆盖通过增加地表植被来调控果园生态系统功能,在调节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对果园生草覆盖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的认识尚不清晰,特别是针对不同土层和生草年限的研究。鉴于此,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管理学科组分析了三峡库区秭归县柑橘园生草8年、生草4年和清耕3种管理模式下不同土层胞外酶活性及其主要驱动因子。
范重秀,男,1963年7月出生,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专业,高级实验师。先后主讲《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仪器分析》《土壤农化分析》《土壤肥料》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工作。主要从事中药材科研、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服务工作,参与完成“党参、黄芩新品种选育及规范化栽培技术综合研究”等教科研创项目,获奖8项;作为副主编参编《黄花菜产业开发》;获得全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论文三等奖两项;获甘肃省职业...
溶解性有机质是土壤有机质中活性最强的功能组分,影响着土壤稳定碳库的形成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土壤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生态系统中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和输出通量已有较多报道,但是其形成与转化机制仍待深入揭示。东北黑土素以高有机质著称,但处于不断衰减状态,呈现含量和活性“双下降”。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质量保育团队揭示了长期保护性耕作土壤有机碳激发效应的主控因素和微生物调控机制,研究成果有助于对土壤固碳培肥调控机制的理解,为区域保护性耕作实践和气候变化应对提供科技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土壤生物学与生物化学(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上。
王培,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土壤矿物-有机质相互作用机理及环境效应,土壤化学平衡与动力学模型。 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环境科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本发明主要针对根际土壤这一特定的混杂环境中,微量的有机酸难以直接检测,需要先采取有效的提取手段加以分离、浓缩,才可能利用常规检测手段加以分析。该技术方案针对土壤的物性特征和芦笋根际自毒性有机酸的成分特点设计了适宜的提取方案。
2022年11月7日上午,应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海南大学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邀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杨元合研究员在海南大学生态文明大讲堂作了题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冻土融化的响应”的线上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生态与环境学院胡中民教授主持,来自全校的师生1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范芳,女,1966年8月13日生,研究员。1993年7月农大园艺专业大专学历毕业,2012年1月获东北农大本科农学专业学历。1993年7月至今在江西省农科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主要从事土壤农业化学分析与作物栽培研究工作。主持完成省厅级项目3项,骨干完成国家级课题13项。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江西省农牧渔业技术改进奖1项、江西省农业科教人员突出贡献奖2项、江西省农业科教人员突出贡献优秀...
近日,福建农林大学周顺桂教授团队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Extensive production and evolution of free radicals during composting”的研究成果。
大气CO2浓度升高、气候变暖等促进植物生长并向土壤输入更多的新鲜碳源,外源碳输入通过激发效应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是影响土壤碳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研究不同碳组分对激发效应的响应机制对准确预测气候-土壤碳反馈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CO2浓度升高、气候变暖等促进植物生长并向土壤输入更多的新鲜碳源,外源碳输入通过激发效应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是影响土壤碳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研究不同碳组分对激发效应的响应机制对准确预测气候-土壤碳反馈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