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遥感地质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遥感地质学相关记录489条 . 查询时间(3.344 秒)
范渭亮,1984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主要研究兴趣为植被定量遥感、遥感在全球变化中的应用。代表性学术成果为山地冠层反射率模型GOST,该成果解决了山地冠层反射率模拟时往往难以考虑地形要素的问题,为深入理解山地冠层遥感信号产生机制、反演山地冠层参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靠工具。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通华研究员团队发展了适用于多年冻土区较大空间尺度的InSAR地面形变遥感反演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青藏高原中部约14万平方公里的区域。该方法基于Sentinel-1 SAR遥感影像资料并结合MODIS 地表温度和土壤数据分析,充分考虑了多年冻土区冻融过程的时空异质性,能够有效的分离与活动层冻融过程相关的地面季节形变以及与多年冻土融化引发的地面长...
2021年7月13日至10月1日,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中国科学院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研究院、西南大学等国内12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百余人,在中国科学院河北怀来遥感综合试验站及周边900平方公里开展了高分遥感星机地综合试验。试验以高分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关键技术攻关、卫星遥感机理模型发展和产品验证为目标,组织实施主被动、全波段、天空地一体化的星机地综合观测。
热红外遥感在研究地气相互作用方面有独特优势,但因受云的影响无法获得时空连续信息。近年来,可见光与微波遥感已被成功应用于计算全球地表蒸发,但是热红外还未被应用于估算全球蒸发。如何获得时空连续的地气间水分交换信息,是当前热红外遥感研究地气相互作用过程时遇到的“卡脖子”问题。国际上有观点认为基于能量平衡的热红外方法无法准确得到地表的蒸发,主要原因是蒸散发的估算对地气相互作用的水热传输阻力较敏感,并且受云...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计算机学院陈伟涛副教授团队在地质环境遥感智能解译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Remote Sensing》。论文第一作者为李显巨副教授,通讯作者为陈伟涛副教授。
景观格局-过程的耦合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环境变化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卫星遥感数据具有大面积同步观测和长时序的优势,成为检测景观格局变化过程的重要手段,由此涌现了许多基于遥感数据的景观格局变化监测模型,对揭示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关系、促进生态过程模型与时空交互模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些模型通常是针对特定的生态过程而建立的,在同一研究区内,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生态过程,如...
2021年6月27日至29日,第五届全国定量遥感学术论坛在武汉顺利召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代表10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遥感科学理论、遥感技术与应用的最新进展和前沿问题。
截至2020年,设计寿命六年的Terra-MODIS已在轨运行长达二十年,成为在轨服务时间最长的多光谱遥感传感器。其继任者NPP-VIIRS也已在轨运行近十年,提供了与MODIS各项指标接近的多光谱数据。基于上述传感器的MODIS/VIIRS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产品是国际认可度最高的定量遥感产品之一,二十年来为全球气候变化等地球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而已有研究表明...
2021年4月25日,应精密测量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院长李振洪教授到精密测量院东湖园区访问交流,并作题为“川藏铁路重大灾害风险识别与预测”的报告。
2021年1月27日20时53分,长安大学的“高精度北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再次紧急发出了滑坡即将失稳的红色告警,由于预警及时,此次滑坡未造成人员伤亡。此次成功预警应用了无人机抛投式北斗滑坡监测装备,实现了滑坡监测从有人现场布设到无人布设的新突破。早在2018年10月,地测学院张勤教授研究团队就在黑方台地质灾害隐患点布设了北斗高精度监测设备,该设备能实时捕捉到毫米级的滑坡位移变化,北斗三号全球...
2020年11月27日,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0年度报告》,全球院极地遥感团队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了《南极冰盖变化》专题的编制工作。该报告基于京师一号等卫星数据,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南极冰盖表面融化、冰架崩解和企鹅栖息地的大范围监测,生成了全球首个长时间序列全南极冰架崩解逐月精细观测产品等数据集,为气候变化等政策制定提供数据和决策支持。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连发、王劲峰等研究人员针对这些时空建模的不足,提出了小样本的全残差深度时空学习模型。该方法创新性地引入了全残差到回归网络模型中,克服了传统的回归神经网络模型的层数过深导致的梯度消失从而影响训练,新模型的训练即使采用小样本情况下加深网络层数也能保持较好的训练稳定性,减少了过拟合,提高泛化性,克服了传统的深层回归网络训练的不足。而全残差模型的连续变量的输入避免了离散化导...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湖泊与环境变化团队基于2012-2019年野外工作采集的100多个湖面反射光谱及水质数据,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 遥感大数据云处理平台,验证了青藏高原湖泊透明度遥感反演模型,并分析了过去20年湖泊透明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MODIS-MODOCGA反射率产品的蓝绿波段较好地指示了青藏高原湖泊水面反射率(r> 0.91, MAPE <23%),湖泊透明度...
由我校牵头,兰恒星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领衔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黄河流域地质地表过程与重大灾害效应”(项目编号:42041006),近日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资助,研究经费1471万元,研究期限为四年(2021年1月至2024年12月)。这是继我校“黄土高原重大工程灾变机理与防控”(项目编号:41790440)、“川藏铁路重大灾害风险识别与预测”(项目编号:41941019)两项国家自...
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2008年横向项目清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