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构造地质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构造地质学相关记录1514条 . 查询时间(1.468 秒)
俯冲板片为板块构造动力过程提供了最重要的动力引擎。板片的负浮力提供了力源,但板片的强度也强烈影响俯冲动力系统。强的板片可以形成现今地球的单侧俯冲系统,而弱的板片容易形成双侧俯冲(e.g., Gerya et al., 2008)。实验室测得的岩石强度参数表明岩石圈由于温度低,强度会非常大。但地球物理成像却显示板片在地球内部呈现连续的、分段的、弯折的等复杂形态,这可能表明板片并没有它在浅部时那么强。...
地幔过渡带是410 km和660 km深度的两个全球规模的不连续面之间的地幔部分,俯冲板块和地幔对流以热扰动的形式在地幔过渡带的上(410 km)和下(660 km)边界诱发相变。地球物理观测广泛用于揭示过渡带410-、660- km间断面的形态结构特征,可为理解地幔对流模式、了解俯冲板块的形态特征、温压变化、物质组成等深部动力学过程提供重要信息。
中国国际地学计划(IGCP)学术研讨会2021年11月13日在北京召开。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国际合作司司长张占海在会上介绍道,中国是国际地学计划的参与者、受益者和贡献者。1976年以来,特别是1980年中国国际地学计划全国委员会成立以来,中国科学家积极响应、主动作为,有3000多名地学工作者参与了151项国际地学计划项目,其中在77个项目中担任负责人,中国科学家17人先后担任国际地学计划执行局委员...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础研究的重要战略部署,进一步强化原始创新,推动学科交叉,应对研究范式变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拟资助“深下地幔关键物质循环过程及其效应”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原创项目”)。该原创项目旨在通过地球科学与高压物理、高压化学等多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结合地球超深部研究的最新重大发现,探索重大地质事件中超深部过程控制地球表层演...
通常认为地幔具有均一的氧同位素比值(正常地幔橄榄石δ18O = 5.18 ± 0.28‰),而地壳物质则变化较大,因此氧同位素可为地壳再循环、地幔不均一性等研究提供重要约束。深部幔源岩浆中偏离正常地幔氧同位素值的信号一般被归因于陆壳混染、壳源物质俯冲再循环进入源区、原始地幔不均一等因素。目前对深部幔源岩浆穿过大陆岩石圈地幔(SCLM)时能否导致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仍缺乏了解。
阿留申-阿拉斯加俯冲带位于北美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太平洋板块和雅库塔特微板块在阿拉斯加中南部的复合俯冲,导致了该地区活跃的火山和地震活动(图1)。受前人成像研究的分辨率及精度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对俯冲板片形态、深部各向异性结构以及德奈利火山间隙的成因等科学问题的认识还存在争议。由于地震Pn波的射线路径集中在地幔顶部,Pn层析成像可以获得地幔顶部这一重要层面高分辨率的速度和各向异性结构,可以为认识...
汇聚板块边缘是两个相互汇聚和消亡板块间的边界,包括一系列重大地质过程: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俯冲板块在不同深度发生变质脱水和部分熔融,所产生的流/熔体交代上覆地幔楔导致壳幔相互作用,地幔楔部分熔融引起弧岩浆作用形成弧型新生地壳,新生地壳部分熔融和分异结晶产生陆壳等,因而是连接地球深部圈层与表生层圈的关键区域,也是理解和发展板块构造理论的核心所在(Schellart et al., 2010)...
相比于大洋,大陆是与人类社会更为密切的地质单元,其成因和演化历史也是地球科学领域最基础、最关键也是最前沿的科学问题之一,对于理解塑造地球形态的地球动力学过程、板块构造的启动时间以及与生命起源演化等密切相关的全球氧、磷等元素循环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目光。然而,目前对于大陆形成和演化历史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现代大陆地壳主要是由富硅富铝的偏长英质岩石组成,板块构造体制下的俯冲带,是大陆形...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和GPMR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建威教授团队在国际地质学顶级期刊Geology上发表了关于热液黄铁矿中复杂成分环带形成机理与控制因素的研究成果。论文第一作者吴亚飞是中国地质大学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为李建威教授。
造山带是板块构造中最为活跃的单元。通常,一条造山带新生于刚性板块间的汇聚和挤压作用之下,在板块碰撞拼合之后,由于其身处板块内部,会因为风化剥蚀作用逐渐地销声匿迹。几千万或几亿年之后,在外部新的板缘构造体系的驱动下,这条古老的造山带会再次活动,形成高耸的山脉,称为重生。造山带的“新生与重生”是地球演化历史中的普遍现象,然而驱使造山带“旋回式”演化的动力如何持续与继承是当前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争议性问题。...
中亚造山带是显生宙以来世界范围内最为显著的增生型造山带,由大量增生杂岩、岩浆弧、弧相关盆地、蛇绿岩、海山及大陆碎片等构成的复杂拼贴带,它的时空格架、大陆增生、增生成矿与构造叠加改造机制等一直是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国际地学焦点问题。
日前,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联合印发通知,公布了2020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我所尹继元研究员主持的《中亚造山带晚古生代洋中脊俯冲与斑岩成矿》成果荣获二等奖。该成果由我所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继恩R2、申萍R3、潘鸿迪R7、孟磊R8、朱和平R9)、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袁超R5、龙晓平R6)及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冲R4)等单位共同完成。
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板块构造”理论确立以来,俯冲带的形态、演化等方面研究是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俯冲带如此重要,可它是如何起始的,是自发还是诱发形成的,一直以来有争议。虽然大家倾向于认为板块俯冲始于洋内俯冲,但由于现今构造格局中典型洋内俯冲环境并不广泛存在,使得洋内俯冲起始和演化过程的研究也存有较大争议。既然要研究洋内俯冲,显然目标就必须定位于大洋板片。除了大洋深海钻探之外,最容易获得大洋板片样品...
太阳系中的类地行星和月球都具有类似的核-幔-壳结构,但唯独人类居住的地球具有长英质的大陆地壳。大多数情况下,大陆地壳比大洋地壳古老得多。最古老的陆壳岩石年龄高达40亿年,最古老的锆石年龄高达44亿年,而最古老的洋壳年龄不超过2.5亿年。从这个意义上讲,大陆地壳比大洋地壳保存了更多关于地球地质演化历史的信息。大陆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的居住场所和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因此,大陆何时、何地、如何起源、增生、改...
在人口稠密且容易发生破坏性地震的特大城市(如洛杉矶、旧金山、成都、东京等),开展城市盆地结构探测对地震灾害监测与风险评估至关重要,因为盆地的“场地效应”会放大地震动的振幅、增加其持续时间。近年来,随着便携式一体化短周期节点地震仪的快速发展,短周期密集台阵探测已成为低成本、高分辨约束城市盆地结构的重要手段。然而,相比于传统宽频带地震仪,短周期节点地震仪具有噪音水平高、观测周期短(电池供电,充电一次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