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古生物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古生物学相关记录2825条 . 查询时间(2.331 秒)
作为高钙化海绵(hypercalcified sponges)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古生代层孔海绵在中奥陶世晚期快速多样化,在浅海礁生态系统中迅速兴起,繁荣发展,直到晚泥盆纪灭绝事件之前始终是最重要的造架生物之一。其中,泡沫层孔海绵属(Cystostroma)作为拉贝希层孔海绵中结构最简单的类型,代表了层孔海绵已知最古老的记录,也已在在我国华南扬子区下奥陶统地层有过报道。拉贝希类随后在达瑞威尔期发展到...
巨犀是犀超科中一个独特的支系,约4000~2200万年前生活于欧亚大陆,主要在中国、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和蒙古,也零星发现于东欧等地区。巨犀是史上体型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在演化过程中体型增长极快,其体型和体重演化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此前对巨犀的体重已有多次探讨,但对整个巨犀支系的体型演化研究还较为空缺。近日,国际专业期刊《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
大熊猫,是大熊猫属的唯一现生种,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现今仅存活在长江以北约25800km2的范围内,包括生活在藏东、川北、陇南等地高山幽谷中的大熊猫四川亚种和生活在陕西秦岭地区的大熊猫秦岭亚种。然而,在更新世时期,大熊猫广泛出现在秦岭以南诸省,甚至在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也有发现。虽然众多产地发现了更新世大熊猫化石,但大都以零散牙...
2022年12月30-31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无脊椎动物学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学术年会在湖北武汉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无脊椎动物学分会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古生物学会承办。本次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并在寇享学术和地球科学编辑部视频平台同步直播。 本次会议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
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大灭绝造成了约81%的海洋物种和89%的陆地物种灭绝,其主要原因被认为是大规模火山喷发导致的环境变化,但仍缺乏环境因素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直接证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锋与英国、德国同行等合作,通过研究该时期化石花粉粒中“防晒霜”含量的变化,发现臭氧层破坏导致二叠纪末陆地生物大灭绝的直接证据,研究成果于1月6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
近年来,古DNA研究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单链DNA文库构建实验方案和机器人自动化液相处理实验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古DNA研究的效率。这些技术在古DNA研究中应用广泛,但是目前尚不清楚不同实验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背景污染情况,这一直是古DNA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大灭绝造成了约81%的海洋物种和89%的陆地物种灭绝,其主要原因被认为是大规模火山喷发导致的环境变化,但仍缺乏环境因素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直接证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刘锋研究员与英国、德国同行等合作,通过研究该时期化石花粉粒中“防晒霜”含量的变化,发现臭氧层破坏导致二叠纪末陆地生物大灭绝的直接证据,研究成果于2023年1月6日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科学进展》(S...
尖嘴长吻的“四脚蛇”化石,全长超过半米。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人员在云南省罗平县中三叠世海相地层(2.44亿年前)发现一种新的肿肋龙科爬行动物,代表了多指节型鳍龙类最早出现的化石记录,将其命名为“奇异罗平龙”。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上。
前、后两对附肢和对应的肢带(肩带和腰带)是有颌脊椎动物身体构型的主要组成部分。成对附肢和肢带的起源至今仍是一个谜团。其中,后附肢/腹鳍和腰带还涉及排泄和生殖器官的演化而受到关注。
近日,自然杂志子刊《自然—生态与进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独立完成的有关早期鸟类头骨和身体独立演化的研究。李志恒和王敏为共同第一作者,王敏为通讯作者。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为中科院生物学大类一区,IF: 15.46。
剑齿虎类是叱咤晚新生代的王者,而晚中新世是它们多样性的巅峰。过去,在旧大陆,尤其是东亚地区发现过大量保存完整的剑齿虎类头骨,因此对旧大陆的剑齿虎演化的脉络的认识较为清楚,即从相对原始而不特化的剑齿虎Machairodus演化出更加特化的近剑齿虎Amphimachairodus。相比之下,北美晚中新世大部分的剑齿虎传统上被归入猎剑虎Nimravides,其和旧大陆相关剑齿虎属种的关系曾经被多次讨论,...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国际古生物协会秘书长詹仁斌一行17人应邀赴泰国参加了第六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及考察交流。出访期间,南京古生物所全体出访人员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充分展现了我国古生物学研究的风采,为大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大会主办方和参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国际古生物协会秘书长詹仁斌一行17人应邀赴泰国参加了第六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及考察交流。出访期间,南京古生物所全体出访人员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充分展现了我国古生物学研究的风采,为大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大会主办方和参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俊团队报道了一件二叠纪末期约2.52亿年前的小型主龙型类(Archosauriformes)化石,被命名为高昌醒龙(Vigilosaurus gaochangensis)。冠群主龙类(crown-group archosaurs)在中生代开始繁盛,并演化出包括鳄鱼、恐龙、翼龙、鸟类等丰富的类群。主龙类的演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飞跃,即由原始的类似蜥蜴的贴地爬行...
剑齿虎亚科是猫科动物中犬齿特化增大的一个类群,其巨大的犬牙极具威慑力,为人们所熟知。事实上,这些犬牙非常发达的剑齿虎只是剑齿虎大家族中的一部分。在剑齿虎最繁盛的晚中新世时期(1100-530万年前),占据剑齿虎类多样性主体的是一类被称作后猫(metailurine felids)的动物。相比起体型巨大,犬牙夸张的剑齿虎族,后猫类的体型较小(一般从猞猁到美洲豹大小),犬牙明显比剑齿虎要小,头骨则一般...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