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林业基础学科 >>> 森林生态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森林生态学相关记录1960条 . 查询时间(0.541 秒)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苏艳军研究组融合了全球4000个森林样方的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和GEDI星载激光雷达数据,描绘了森林冠层结构复杂性的全球分布格局,系统解析了其与森林生产力和稳定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全球森林中冠层结构复杂性对森林生产力和稳定性以正向影响为主,但影响效应的大小在不同森林生态区划间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变异。该变异是生物多样性效应和资源可利用性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发现为理解现有样地尺度研究...
李兴平,男,汉族,1976年1月出生,甘肃白银人,中共党员,硕士,副教授,现任国资管理与招标办主任。
陈红,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森林生态、景观生态学。
人类活动造成的生境丧失和片段化是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物种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研究发现,物种数往往随着生境面积的增大而增加(种-面积关系),这种观点认为只有可用的生境面积总量才是影响物种多样性格局的关键(passive sampling hypothesis),但忽视生境丧失和片段化对不同物种的影响存在差异。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明坚教授团队于2024年4月22日在Ecology上发表了题为“H...
近日,记者从安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林学与园林学院副教授黄兴召课题组与国内外专家合作,发现树木谱系对生物量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植物多样性》。
根系是林木重要的功能器官,也是维持森林生产力与土壤肥力的重要驱动力。一方面根系不断地从土壤中获取养分和水分,满足林木生长发育;另一方面根系在固持森林土体以及防治土壤侵蚀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林木根系与土壤中的真菌侵染而形成的互惠共生体系,对于森林土壤有机质提升以及造林过程中的幼苗生长等具有重要实践应用意义。基于长期野外原位监测、跨区域联网研究以及整合分析等手段,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
2024年4月1日-2日,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主持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树种多样性及林分结构对森林碳储量及其组成的影响机制”2023年度进展研讨会在广西凭祥召开。咨询专家组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广西科学院生态产业研究院等单位的12名专家组成。
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我们在树木初级生长(开花、展叶和发芽等)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但由于树木木质部物候的监测数据十分稀少,学界较少关注树木木质部物候的变化,这阻碍了对森林大空间尺度碳收支的评估和预测。而且2024年来逐渐有报道指出虽然全球植被绿度、叶子面积以及CO2吸收量显著增大,但木质部的生长量并没有相应的增加。目前全球范围内极端气候频发、温度波动大,但木质部物候对温度...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 由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于1959年领导创建,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是我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种数和向公众展示的植物类群数最多的植物园,在云南省省会昆明市设有分部。1998年成为首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2011年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
孟红杰,中共党员,博士,河南洛阳人。2011年7月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2017年7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2020年,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博士后。2020年入职华中农业大学从事林学学科教学和科研工作。当前主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生态功能服务提升相关的研究。
周靖靖,女,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籍贯山东潍坊。主要从事森林生理生态研究,利用定量遥感等技术,围绕树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和森林结构优化展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专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等科研项目,相关成果在Horticulture Research、Remote Sensing、Forests、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
何伟,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博期间,主要开展长江上游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及其对林窗响应机制的研究,发现高山森林林窗更新及其对雪被的再分配显著影响了不同关键时期灌木凋落物质量损失、碳氮磷释放以及木质素、纤维素和酚类物质的降解过程。相关成果在《Ecosystems》、《Plant and Soil》、《植物生态学报》和《Scientific Reports》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其中...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干旱加剧直接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当前,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倍受关切,有关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主流理论--生物多样性保险假说认为:生物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功能越稳定,该学说的提出来自于生物多样性对植物初级生产力影响的研究,而生物多样性变化是否在不同营养级水平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并不清楚。分解过程是生物圈与大气圈碳反馈的决定因素,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水平的生物多样性直接参...
课题组介绍:原作强,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省大会常务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咨询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森林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曾荣获中科院青促会会员、第三批国家林草局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 “百千万人才工程”、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现担任《The Innovation》期刊组委会成员、《Frontiers in forests and global change》、《 C...
课题组介绍:郝占庆,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88年以来一直从事森林生态学、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内率先以长白山温带森林25ha大型固定样地为主要平台,系统开展了物种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系、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种子雨及幼苗的时空动态、土壤与凋落物的时空异质性、群落动态等监测和研究,对基于热带森林所发展的物种共存等相关理论给予了验证或完善,相关论文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