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工学 系统”相关记录42758条 . 查询时间(1.875 秒)
高效能永磁电机及控制系统研究团队致力于永磁电机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设有山东省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永磁电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变频调速永磁同步电机、交流永磁伺服电机、高效节能电机、高性能永磁直线电机、电动汽车电机设计以及新能源发电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是国内知名的永磁电机研究团队。
山东大学“新能源中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研究团队,由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获得者,山东大学特聘教授、英国皇家特许工程师(CEng)、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CSEEFellow)、IET会士(IETFellow)马钊教授担任学术带头人,旨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背景下,建设以“新能源交直流灵活关键技术”为核心的创新研究团队。团队现有教师9人:马钊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博士生导师)、李可军教授(IEEESeni...

山东大学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团队(PSEO)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6人,专职教师十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七十余人。团队研究内容涵盖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电力市场、新能源发电预测、综合能源和智慧能源等方向。团队成员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近20项。近年来,在交直流潮流计算、电力市场机制设计、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概率预测、电网规划等方面取得较为丰富的研...
随着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交直流混联电网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呈现电力电子化趋势,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两大特征是:“低惯量”和“低短路容量”,其中低惯量主要影响系统的功率控制和频率特性,低短路容量主要影响系统的同步稳定和保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智慧农业团队为特大城市食物系统的“减排保供”提供新思路(图)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ility 特大城市 食物系统 减排保供
2025/3/24

中国科学院新研究提出电-力联合刺激系统助力提升类生命机器人驱动能力(图)
系统 机器人 机电
2025/3/6
2025年来,由生命系统与机电系统在分子、细胞和组织等多尺度融合而成的类生命机器人迅速发展,并在组织工程、器官芯片和医疗等领域展现出应用潜力。构建类生命机器人常用的生物材料包括心肌细胞、人工骨骼肌组织、昆虫背血管组织、微生物等。人工骨骼肌组织因具有良好的尺寸可扩展性、可控性和潜在的高驱动力而被广泛应用。

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开发出基于随机阻变存储器的深度极限点云学习机系统(图)
传感器 集成 智能系统
2025/3/6
当前,边缘智能硬件系统正越来越多地将各种类型的视觉传感器集成于一体以提升系统性能。在边缘智能系统上对不同传感器输出的多模态数据进行分析,对各种新型应用如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无人机等较为重要。这对软硬件系统提出了挑战。目前,多模态信号在数据结构上的异构性导致边缘系统开发具有较高复杂性,传统数字硬件的性能受限于物理分离的存储与计算单元以及晶体管尺寸缩放的物理极限。随着模型规模持续扩大,其复杂的训练过程...
渤海装备首套天然气压差发电系统交付
渤海装备 天然气 中国石油
2025/3/12
2025年2月24日,由渤海装备钻井装备公司研发的首套天然气压差发电系统橇装装备,成功交付华南市场用户,进入现场安装阶段。这标志着该公司天然气压差发电系统实现从研发走向应用的目标。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在石墨烯基芯片散热领域取得进展(图)
集成电路 材料 气体
2025/3/5
随着集成电路功率密度的不断增加,散热问题已成为制约芯片性能、稳定性和寿命的瓶颈。石墨烯因其优异的导热性能(单层石墨烯热导率高达5300 W·m⁻1·K⁻1)被认为是理想的热管理材料,由石墨烯片组装而成的石墨烯膜已在5G通讯终端中获得广泛应用。然而,随着芯片性能的不断提升,现有石墨烯膜已无法满足实际应用对热流承载能力的要求。石墨烯膜的热流承载能力由其热导率和厚度共同决定,如何...

填补全球蜂产品研究空白 蜜蜂所科学家首次系统阐明我国无刺蜂蜂蜜理化特性并发现关键鉴别标志物(图)
无刺蜂 蜂蜜 理化特性 鉴别标志物 食品化学 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 金标准 甘露醇
2025/3/13
石家庄炼化智能视频分析系统上线运行
石家庄炼化 智能 视频
2025/3/11
近日,石家庄炼化智能视频分析系统全面上线运行,标志着企业安全管理向智能化迈出重要一步。该系统通过24小时不间断监控,实时识别现场违章及风险隐患,实现安全监管的全天候、全覆盖,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中国科学院研究发现未来土壤水分变化将减缓北半球生态系统生产力发展(图)
土壤 生态系统 耦合
2025/2/27
北半球巨大的陆地碳汇主要源于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总初级生产力升高。气温升高加剧植被的水分压力,通过陆-气耦合过程与饱和水汽压差和土壤水分产生强烈的相互抵消或叠加效应,进而对生态系统生产力产生复杂的交互影响。尽管生态系统生产力与饱和水汽压差和土壤水分相关的证据很多,但解耦过程中温度的潜在影响常被忽视。目前,关于未来生态系统生产力受不同水分主导作用格局变化的影响尚不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