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球物理学 2003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0.158 秒)
Abstract During the time span 1999-2003 was set up and repeatedly surveyed a not permanent GPS network located across one of the highest seismic areas of the central Apennines (Italy). The Central Ap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on the T phases generated after the mb 6.5 earthquake that shook Algeria on May 21, 2003. The seismograms, recorded by a cluster of seismic stations located on the coa...
On October-November 2003 complex interplanetary structures, originated by a series of solar eruptions, hit the Earth, triggering violent Sun-Earth connection events.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low f...
We report tectonomagnetic results from the epicentral area of the 27 September 2003 Ms=7.5 earthquake in the Altay mountains, southern West Siberia. The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the first three survey...
利用2003-2011年的SABER/TIMED温度数据观测发现,在2006年、2009年和2010年北半球高纬(70°N)的冬季(1-3月)发生了“平流层顶抬升”.在这3次事件中,1月末-2月初的~50 km和~80 km高度处分别出现了温度的极大值~260 K和~230 K,即平流层顶的高度突然由原来的50 km左右上升至80 km左右,这就是平流层顶抬升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抬升的平流层顶的...
利用8个流动数字地震台和国家数字地震台站的地震波形记录,测量了2003年4月17日青海德令哈6.7级地震及其主要余震的直达P波、SV波、SH波的初动方向和振幅比,应用Snoke(2003)的测定震源机制解的格点尝试法,测定出德令哈地震序列的48个2.4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搜集分析了美国哈佛大学测定的德令哈6.7级主震和2004年二期地震活动中的7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基于余震空间分布特征和对震源...
本文利用低高度极轨卫星NOAA/POES的观测数据,对2003年Hallowe'en磁暴期间新质子带的形成和损失机制做了细致的研究和分析. 结果表明新质子带的形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强太阳质子事件(Solar Proton Events, SPEs)、大的地磁暴和行星际激波.所有这些因素构成了新质子带形成的前提条件,尤其是行星际激波是形成新质子带不可缺少的因素.此外本文提出了磁暴主相对高...
利用宽频带远震数字地震记录,计算赤峰台下方接收函数,得到了MOHO面深度为34~35 km,并结合CRUST2.0模型等前人工作成果得到了赤峰地区的速度结构.我们以此速度结构作为模型,利用中国国家地震台网(CDSN)5个台站的宽频带地震数据,采用CAP方法反演2003年8月16日赤峰地震震源机制解并初步确定震源深度;再利用IRIS 9个台站远震体波数据,通过对比理论计算和观测记录的方法进一步精确确...
The 2003 Tokachi-oki earthquake (Mw=8.0) caused the severe damage to oil storage tanks such as tank fires, submergence of floating roof, and overflow of large amount of oil, due to large liquid sloshi...
本文利用低高度极轨卫星NOAA/POES的观测数据,对2003年Hallowe'en磁暴期间新质子带的形成和损失机制做了细致的研究和分析. 结果表明新质子带的形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强太阳质子事件(Solar Proton Events, SPEs)、大的地磁暴和行星际激波.所有这些因素构成了新质子带形成的前提条件,尤其是行星际激波是形成新质子带不可缺少的因素.此外本文提出了磁暴主相对高...
使用2003年7月21日和10月20日云南省大姚县M62、M61地震震后流动数字化地震监测台网所记录的地震走时和波形资料,反演了震中区的Vp、Vs和Qp的三维结构.前人根据余震分布推测该震区存在一条北西西走向右旋走滑断裂带.三维结果表明,Vp和Qp的低值异常可以佐证该断裂带的存在;但除此断裂带,可能还存在一条北北东向断裂带,倾向西,表现为低Vp、V...
将近台记录和区域台网数据联合用于双差地震定位算法,对2003年新疆巴楚-伽师MS68强震后404个ML≥35余震序列进行双差法重新精确定位,并对其进行了理论上的可行性分析. 精定位后定位结果与传统定位方法的原始定位结果进行比较发现:(1)精定位后震中分布图像更加集中,与当地的烈度考察和震源机制解结果更加协调;(2)震源深度优势分布集中在15~25km以内,与当地存在深度为10km以...
2003年10月与11月两次主要日冕物质抛射事件的空间天气效应比较。
期刊信息 篇名 1996-2003年大耀斑事件引起的TEC突然增强的统计分析 语种 中文 撰写或编译 撰写 作者 陈斌、刘立波等 第一作者单位 刊物名称 空间科学学报 页面 出版日期 2005年 月 日 文章标识(ISSN) 相关项目 低纬电离层与风场的动力耦合研究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和Incorporated Research Institutions for Seismology (IRIS)提供的远场宽频带P波垂向记录,基于有限地震断层方法,反演了2003年2月24日新疆伽师65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结果表明,本次地震为北倾低角度稍具左移分量的逆冲破裂事件,断层面走向300°,倾角28°,震源深度75km.其震源机制与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