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电子物理学 >>> 电子离子与真空物理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电子离子与真空物理相关记录252条 . 查询时间(0.449 秒)
2024年5月1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动力电池与系统研究部(DNL2900)陈忠伟院士团队在退役动力电池的可持续回收方面取得进展,突破现阶段萃取-沉淀-煅烧复杂三步法工艺,基于可持续浸出和共沉淀的再生策略,提出一步法退役锂离子电池正极高质量再生方案和向下一代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转变的新途径,使正极材料成本分别降低38.3%和73.6%,获得全新低成本高性能下一代储...
室温磷光(RTP)是一种独特的光物理现象,相关材料在撤去激发光源后,可以持续数秒到几小时的长寿命发射。由于其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和长发光寿命等特性,RTP材料在信息加密、生物成像、化学传感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与广泛应用的荧光标签相比,RTP材料还具有额外的时间维度和更为丰富的光学可调性,因而在多级信息编码中展现出更高的隐蔽性和难以复制性,更适用于高等级的信息加密与防伪。近十年来,RTP领域得到...
基于离子脱嵌反应的传统锂离子电池由于单电子转移产生的比容量有限,其能量密度已接近理论极限,难以满足未来长续航和大规模储能体系的性能需求。三氟化铁正极(FeF3)基于三电子转移的转换反应具备712 mAh g-1的高理论比容量,将其匹配锂金属负极而构筑的Li-FeF3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可达850 Wh kg-1和1500 Wh L-1。然而,商业ReO3型FeF3正极的本征电子/离子传输性能不佳,涉...
基于中性水系电解液的水系锂离子电池,因固有的高安全性、环境友好性、易于制造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水分子极为有限的电化学稳定性窗口以及在超出窗口后负极界面处严重的析氢反应(HER),限制了高压水系电池的发展,进而限制了水系电池的能量密度。从现有的商业锂离子电池中可知,抑制HER的有效策略是可以通过在负极表面处形成坚固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来钝化负电极而实现。这是由于坚固的SEI保护层阻挡了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子迁移谱专用采样薄片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采样薄片在含有化学添加剂的溶液中浸泡后,挥干溶剂即可。本发明不仅优化了一种简单、可行的净化采样薄片的前处理方法;同时在干净的采样薄片上直接添加化学添加剂,优化了离子迁移谱采样背景,化学添加剂信号不仅可以覆盖原来的试剂离子峰(RIP),而且可以形成新的化学添加剂的检测信号峰,同时使样品检测信号强度增强;当这样的采样薄片应用于多种样品分析...
本发明涉及电离源,具体地说是一种电离源及其在气溶胶检测中的应用,包括直流高压电源、高压电极、地电极、电极支架、固定螺栓、调整间距用的绝缘柱等;常压下的载有气溶胶粒子的空气进入正、负放电电极间,利用线板式电晕放电作为电离源使得气溶胶粒子带电,将其用于离子迁移谱,能够避免使用放射性电离源对操作人员的潜在危害。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差分式离子迁移谱,包括一圆柱型内电极和一圆筒型外电极以及一对平行设置的上极板和下极板。圆柱型电极和圆筒型外电极构成分离区,可以对离子进行分离和聚焦。于圆柱电极上施加以一个射频电压和一个直流扫描电压;圆筒电极接地;偏移板与偏置电源相连,于偏移板上施加一个可调的恒定直流电压;下极板接地,并于远离样品气进口端的下极板上设有离子接收口;离子接收口下方设置有离子检测器。本发明是一种有效的进行...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孔磷酸铝分子筛的离子热合成方法,以咪唑基离子液体为溶剂,以有机胺为模板剂,将磷源和铝源合成CHA型微孔磷酸铝分子筛,该分子筛晶体结构包含由双六元环连接的菱沸石笼,具有八元环窗口和比邻相连的四环结构,经焙烧去除模板发现,此分子筛的晶体结构符合国际分子筛协会(IZA)定义的CHA型沸石的结构。本发明克服了CHA分子筛常规合成的缺点:水热高压过程、大量的有机酸碱废液。其合成特点是采用离...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共面的新型空间聚焦离子门组件及空间聚焦型离子迁移管。利用改变离子门的结构和空间分布以及在迁移区施加脉冲加速电压实现离子轴线方向分布的离子压缩,从而提高离子迁移谱的分辨率和峰容量,提高离子迁移谱的性能和扩大应用范围。
本发明涉及一种掺杂剂辅助的电离源,这种电离源利用了紫外灯照射掺杂剂电离产生的电子以及照射载气产生的光化学反应。它包括两部分:紫外光源和内装填有掺杂剂的容器。紫外光照射易电离的掺杂剂能够产生低能量的光电子。光电子可以吸附到载气中光化学产生的O3上得到O3-,O3-或其水合离子O3(H2O)n可以和空气中存在的大量CO2反应生成CO3-(H2O)n(n=0-3)。CO3-(H2O)n可以作为试剂离子和...
一种基于全氟烷基磺酸根阴离子的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该类离子液体的结构式用下式表示:其中,m代表3或4,n代表1-9的整数,R为-CH3,-CH2CH3或-(CH2)3CH3。其制备方法为:采用含氮杂环化合物与氯乙醇反应生成的物质或者氯化胆碱作前体;然后将前体与全氟烷基磺酸盐发生置换反应,将Cl-置换为CF3(CF2)nSO3-获得中间体;采用磺内酯与前述中间体阳离子上-OH进行开环反应...
本发明为一种表面放电电离源-无离子门离子迁移管,其特征在于利用表面放电电离产生薄离子片来替代传统离子门,利用脉冲电场将离子引入漂移区,仪器装配简单,易于批量化和微型化。由沿轴线分布的脉冲推斥电极、表面放电离子源、漂移区、栅网、离子接收极等构成;待测物被离子源电离产生的产物离子分别被脉冲推斥电极引入漂移区,在高压电源提供的电场中飞行,最终被离子接收极接收检测。
一种双电离的离子源,该离子源由电子轰击电离(EI源)和真空紫外灯电离(PI源)两种电离方式组成,其结构包括进样管,推斥极、电离室、灯丝、紫外灯、引出极、聚焦极、出射极、推斥板和接地栅板。本发明拓宽了单一离子源分析多形态样品时的适用性,同时提高了碎片离子的质量选择,可有效的分析离子组成和样品结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同时检测正、负离子的组合式平板差分式离子迁移谱,包括正、负离子分离区,正离子漂移区和检测区,负离子漂移区和检测区;正、负离子分离区由两组或两组以上平行的电极对(或平行栅网)组成,平行的电极对(或平行栅网)间施加一定的电压差,在电场作用下实现正负离子的空间分离;正、负离子分别进入正离子漂移区和检测区、负离子漂移区和检测区进行分析检测。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正、负离子由于相互吸引而导致的正...
2024年1月12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微纳米流体力学团队利用分子模拟,研究了离子液体-真空界面电场诱导离子喷射现象(图1)。该工作为选择合适的离子喷射分子模拟策略提供了指导,也为后续研究更复杂的电喷射现象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流体物理》(Physics of Fluids)上,并入选编辑精选(Editor’s Pick)。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