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Nature相关记录957条 . 查询时间(0.277 秒)
2024年5月28日,南京农业大学万建民院士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OsSRF8 interacts with OsINP1 and OsDAF1 to regulate pollen aperture formation in ric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OsINP1-OsSRF8-OsDAF1分子模块调控水稻花粉萌发孔形成的分子机制。
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在气候变暖下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在高海拔和寒冷地区。然而,由于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和生态系统功能改变之间的联系非常复杂,气候变暖引起的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变化对高寒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及其机制尚不明确。群落加权的植物功能性状可以为我们全面理解植物群落和碳循环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提供重要的依据,因为植物功能性状直接反映了植物的生态策略,并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
室温磷光(RTP)是一种独特的光物理现象,相关材料在撤去激发光源后,可以持续数秒到几小时的长寿命发射。由于其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和长发光寿命等特性,RTP材料在信息加密、生物成像、化学传感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与广泛应用的荧光标签相比,RTP材料还具有额外的时间维度和更为丰富的光学可调性,因而在多级信息编码中展现出更高的隐蔽性和难以复制性,更适用于高等级的信息加密与防伪。近十年来,RTP领域得到...
现代作物育种正迈入全新的基因组设计时代,以基因组编辑技术为主流的基因组靶向修饰工具引领了作物育种方式的颠覆性变革和作物育种效率的大幅提升,其研发和应用水平将对未来的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组长期致力于基因组编辑技术的自主创新,在精准基因组编辑技术研发、作物基因组编辑育种方法以及种质创新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2024年4月24日,国际重要综述期刊Na...
2024年4月23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关于环形RNA的最新研究进展:“Therapeutic application of circular RNA aptamers in a mouse model of psoriasis”。该研究通过优化RNA自剪接成环的新方法,可大规模...
2024年04月17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团队与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罗敏敏团队合作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Brain endothelial GSDMD activation mediates inflammatory BBB breakdow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在系统性炎症发生时,LPS通过激活脑内皮细胞中的caspase-4/11-GSDMD信号通路,导致血脑屏障的炎症性破坏。...
北京时间2024年4月16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惠利健研究组联合杭州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Genetics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A spatiotemporal atlas of cholestatic injury and repair in mice”。该研究以细胞水平的空间分辨率描绘了胆汁淤积与再生过程中的损伤响应和微环境...
近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杜灵杰教授团队在量子物理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他们利用极端条件下的偏振光散射技术在砷化镓量子阱中对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集体激发进行了测量,世界上首次观察到引力子激发(引力子模)——引力子在凝聚态物质中的新奇准粒子。北京时间2024年3月28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杜灵杰教授及其合作者的论文“Evidence for chiral graviton modes ...
2024年3月7日,西南大学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Natural variation in BnaA9.NF-YA7 contributes to drought tolerance in Brassica napus 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关联分析发现BnaA9.NF-YA7的自然变异与甘蓝型油菜的耐旱性有关,围绕BnaA9.NF-YA7介...
2024年3月12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朱斌教授团队与武汉大学王隆飞教授团队合作在《Nature》杂志发表题为“Structures and activation mechanism of the Gabija anti-phage system”的研究论文。
北京时间2024年3月12日,Nature(《自然》)以加速预览形式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药学院、泰康生命医学中心、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病医院王隆飞教授团队关于Gabija免疫系统防御机制的最新研究论文,题为Structures and activation mechanism of the Gabija anti-phage system。王隆飞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朱斌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
2024年2月29日,山东省生态学会秘书长刘大胜研究员领衔中英学者在全球顶尖学术期刊Nature第626期Correspondence专栏发表题为“Train young scientists in taxonomy to help solve the biodiversity crisis”(培养年轻的分类学科学家,帮助应对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文章。文章为改变上述不利局面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大学教...
大部分异常球菌属(Deinococcus)的成员具有超强的DNA损伤修复能力,是研究基因组稳定性维持机制的重要模式生物。PprI-DdrO是我们之前鉴定的一种新型DNA损伤响应系统,其通过金属蛋白酶PprI作为胁迫响应的开关,特异性地切割转录阻遏因子DdrO来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但是对于该系统激活的上游具体信号仍不清楚。2024年2月29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华跃进教授、周如鸿教授和赵烨教授在N...
近期,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刘立明教授团队在微生物从头合成聚酰胺塑料PX5单体戊二酸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Systems engineering of Escherichia coli for high-level glutarate production from glucose”正式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IF =16.6) (https://doi.org/1...
纤维技术的最新突破将具有紧密界面的功能材料在一维限域空间内实现精准组装。由于半导体是控制器件性能的关键组件,因此纤维内部半导体的选择、控制和工程化是实现高性能功能纤维的关键途径。由于加工温度低和流体行为可控,玻璃状半导体通常用于热拉光纤。然而,与电子领域最广泛使用的晶体半导体(例如硅和锗)相比,它们不可避免的高密度电子缺陷导致所制造的纤维的电性能较差。因此,晶体半导体的使用更有利于从根本上推动功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