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中国哲学史 >>> 先秦哲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先秦哲学 元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234 秒)
近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研究员的新著《元圣周公》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生平传略》从周公的非凡家世写起,围绕周公的生平事迹,从“辅佐武王—成就灭商大业”“摄理政治—稳定周初局势”“分封诸侯—奠定政治格局”“营建洛邑—巩固周朝根本”“制礼作乐—完备宗周典制”“受封鲁国—建立姬姓宗邦”“崇德重民—奠基儒家学说”等层面详加阐述,展示了周公壮阔的一生和辉...
由中华孔子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国哲学研究室、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儒学中的情感与理性”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召开。今年适逢蒙培元先生的七十寿辰,“儒学中的情感与理性”问题是蒙培元先生长期以来一直关切的问题,主办方希借此为蒙培元先生献上一份生日祝福。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 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今天到四川大学来跟同学们见面,做一个讲座,我很高兴。我今天的讲题是: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孔子?更确切地说,我们怎样重新认识、理解孔子?因为怎样认识孔子与我们国家的文化建设关系非常密切,也与我们在当今世界上所处的地位密切相关,这对于我们与西方文明进行对话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近我应约写了一本小书《蒙培元讲孔子》,下面就把这本书中的思想概略地给大家谈一谈。其中涉及的内容很多,我主要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纲常论”演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史上,纲常理论有一个演化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阶段,孔子纲常论。确切说,孔子纲常论思想萌芽。孔子分别说过“仁”、“义”、“礼”、“智”、“信”,但孔子未形成纲常理论体系。第二阶段,雏形阶段,孟子纲常论。孔子逝世一百多年后,孟子首次提出“四德”,“仁、义、礼、智”,成为“纲常论”雏形。第三阶段,确立阶段,董仲舒纲常论。孟子之后一百七十多年,西汉董...
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最高准则。第三,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第四,和谐社会。和谐是最高的目标,是最理想的状态,是中华民族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尧典》记尧“协和万邦”。《易经•乾•彖》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应达到“四个和谐”: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社会的和谐...
道字,从行从首从止。《说文》:“首者,行所达也。”“行,人之步趋也。”道为人所行,走路叫做行。从道字的原义来看,道字的组成部分均与人行走的道路有关,指人所经行的通达一定地点的道路。  道的内涵。“道者万物之奥。”(《道德经.第六十二章》)道的内涵极其丰富和深刻。第一,道路。道乃路经,道路。庄子意,道行之而成。在《易经》中,讲“道”有四处的意思是道路。《復》卦辞:“反复其道,七日来復,利有攸往。”《...
蒙培元(三)     蒙培元       2007/12/18
《现代哲学》2004年第一期《西方哲学:从“在中国”到“中国化”》0.4《中华读书报》2004.4.14《从英语世界返回的“中国哲学”——读赵译本〈中国哲学简史〉》0.5《中华读书报》2004.4.21《张岱年的中西哲学观及其综合创新论1.1《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林振礼《朱熹新探》序0.4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12《人•理性•境界》1.5《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蒙培元(四)     蒙培元       2007/12/18
兰先生认为,只有中国的佛教哲学是境界形态的,牟宗三则认为,只有先秦道家是境界形态的。本书吸收了他们的成果,但认为中国哲学整个就是境界形态的,而不是实体论或实在论的。此观点有助于揭示中国哲学的特点及其现代价值。中国哲学所说的心灵境界是整体性的境界,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比如知识与价值、存在与价值,一直是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按照西方传统哲学,二者是分离的,但在中国哲学看来,二者是统一的,无论知...
蒙培元(五)     蒙培元       2007/12/18
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社会政治层面,对后世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孟子,王道,民贵君轻,天人,命,四端,性善,心性,浩然之气,大丈夫
蒙培元(一)     蒙培元       2007/12/18
学术简历:  蒙培元,男,1938年生,甘肃庄浪人。1963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66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访问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访问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客坐教授。主要著作有《理学的演变》、《理学范畴系统》、《中国心性论》、《中国哲学主...
蒙培元(二)     蒙培元       2007/12/18
地》第86期,1992.7《略谈〈易经〉的思维方式》0.5《周易研究》1992年第2期《老庄哲学思维特征》1.2《道家文化研究》第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8《李退溪的情感哲学》0.8《浙江学刊》1992年第5期《范仲淹的哲学与理学的兴起》0.8《北京社会科学》1992年第4期《从孔子的境界说看儒学的基本精神》1.4《中国哲学史》创刊号,1992.11《怎样理解传统文化》0.9《哲学研究》1...
王元化谈《论语》(三)     《论语》       2007/12/18
化为天经地义的道德标准,他只有一本正经地宣讲大道理,而不能有和平凡人一样的言谈举止。抱着这样见解的儒生经师在为《论语》作注疏时,随时随地都要从孔子的话中找出按而不断、微言大义的根据。因此,关于原壤就有了种种不同的说法。皇侃《论语义疏》云:“原壤者,方外之圣人。”近人程树德《论语集释》驳之,称《皇疏》“囿于风气,不可为训”;认为“原壤盖习为吐故纳新之术者”。康有为《论语注》也说原壤为“有道之士,而放...
王元化谈《论语》(二)     《论语》       2007/12/18
扰、佛肸之召,子路也同样感到不快一样。他认为这是无可指摘的,因为孔子说过,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为乱。孟子也说过,仲尼不为已甚。“可知圣人达节,非俗情所能测。”这种说法虽较牵强,且把自己训解的(一般人也可以明白的)孔子的话说成“非俗情所能测”,不仅多少有些夸大其词,也没有顾及将置子路于何地,但是总的来说,还不失为一种明达。最令人诧怪的是刘氏援引下列秦汉诸说,加以激烈的指摘。这些说法是:《吕氏春秋·贵因...
王元化谈《论语》(一)     《论语》       2007/12/18
小引 元化先生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写了几篇《论语》简释的文章。不想十余年后出现了一股《论语》热。元化先生对于经典的普及是赞成的。他因年老多病、目力不济,对现在的一些畅销书看得很少,就闻见所及,他认为现在有些做法,如媒体以娱乐文化的收视效益去取代经典本身的人文价值,只会对传统文化产生一种负面效果。也有些人虽然看到这种危害性,但并没有认识到探索经典是一种复杂的工作,如一位学者在批评于丹时就说《论语》是一...
(1986年创刊——1999)·宋元·从宋僧契嵩看佛教儒化 郭 朋 86.1黄斡的《朱子行状》 (美)陈荣捷 86.2评二程溶天理论、修养论为一体的伦理学说 沈善洪 王凤贤 86.4试论宋明“诚”论的发展 舒 铖 86.4朱熹杂考一则 陈 来 87.1宋濂的理学思想 唐宇元 87.3陆氏心学辨 王德有 88.1保巴生平、著作及其哲学思想 陈少彤 88.1周敦颐《太极图说》与朱熹《太极图说解》辨异 ...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