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林业基础学科 >>> 森林气象学 森林地理学 森林水文学 森林土壤学 树木生理学 森林生态学 森林植物学 林业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林业基础学科相关记录244条 . 查询时间(3.287 秒)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苏艳军研究组融合了全球4000个森林样方的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和GEDI星载激光雷达数据,描绘了森林冠层结构复杂性的全球分布格局,系统解析了其与森林生产力和稳定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全球森林中冠层结构复杂性对森林生产力和稳定性以正向影响为主,但影响效应的大小在不同森林生态区划间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变异。该变异是生物多样性效应和资源可利用性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发现为理解现有样地尺度研究...
人类活动造成的生境丧失和片段化是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物种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研究发现,物种数往往随着生境面积的增大而增加(种-面积关系),这种观点认为只有可用的生境面积总量才是影响物种多样性格局的关键(passive sampling hypothesis),但忽视生境丧失和片段化对不同物种的影响存在差异。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明坚教授团队于2024年4月22日在Ecology上发表了题为“H...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 由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于1959年领导创建,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是我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种数和向公众展示的植物类群数最多的植物园,在云南省省会昆明市设有分部。1998年成为首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2011年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
课题组介绍:原作强,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省大会常务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咨询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森林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曾荣获中科院青促会会员、第三批国家林草局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 “百千万人才工程”、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现担任《The Innovation》期刊组委会成员、《Frontiers in forests and global change》、《 C...
课题组介绍:郝占庆,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88年以来一直从事森林生态学、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内率先以长白山温带森林25ha大型固定样地为主要平台,系统开展了物种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系、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种子雨及幼苗的时空动态、土壤与凋落物的时空异质性、群落动态等监测和研究,对基于热带森林所发展的物种共存等相关理论给予了验证或完善,相关论文在...
兰州大学生态学院科研成果科研项目(2011年—2023年)。
2024年2月6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建国教授团队在 Current Biology 发表了题为High preseason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drives convergence of xylem phenology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conifer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较大的温度波动会引起森林木质部的春季物候...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明坚教授团队于2024年2月14日在Ecology上发表了题为“Intraspecific leaf trait variation mediates edge effects on litter decomposition rate in fragmented forests”的研究论文。课题组以千岛湖库区片段化生境中常见植物短尾越橘(Vaccinium carlesii)...
2024年1月2日上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福建师范大学吴福忠教授应邀做客草苑讲坛,为四川农业大学师生做了题为“森林凋落物与土壤固碳——我的基金申请心路历程”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学院副院长黄琳凯教授主持。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立足中国热带,面向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开展以森林生态学、资源植物学和保护生物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版纳植物园设有中国科学院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综合保护中心3个研究单元45个研究组,同时设有云南省东...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试验站(以下简称试验站)于2023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试验站位于海南省乐东县尖峰镇(18º42' N, 108º49'E),始建于1962年9月,1981年热林所所部迁往广州市,尖峰岭保留为热林所所属试验站,占地总面积723.5公顷(10852亩),其中,热带天然林面积423.5公顷,热带珍贵树木资源引种和造林试验区面积...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遥感团队揭示了土地覆被变化对局地温度影响的纬度差异和不对称性特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英文版)》(Science Bulletin)上。
2023年11月20日至22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联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动物研究所接待意大利生物多样性代表团来访,并举办交流座谈活动。11月21日,意大利林琴科学院院士Enrico Alleva教授和意大利国家生物多样性未来中心Jean Paul Alex de Jorio Rosata de Sangro博士访问植物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敏晓研究员应邀参加活动,...
2023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2日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分别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5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4人。热烈祝贺中国生态学学会第八届、第九届理事长、第一届监事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世荣研究员,中国生态学学会第十届、第十一届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朱教君研究员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气候变化正在持续增加全球干旱的频率、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导致了大量树木死亡,进而威胁着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掌握干旱胁迫下树木死亡的驱动因子和规律是生态学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干旱期间的树木死亡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态过程,冠层结构被认为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一般认为,冠层结构对干旱期间树木死亡率的影响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调控树木个体在干旱期间的水分供需,二是通过改变与邻体间的资源竞争与分配。但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