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 农业气象学与农业气候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业气象学与农业气候学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2.249 秒)
农业与生态气象科普中心于2024年被学会批准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基地隶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依托生态学和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态学、应用气象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和农业(专业硕士)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气象学国家一流专业、生态学江苏省特色专业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中国气象局重点专业,以及中国气象局生态系统碳源汇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与生态气象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近日,研究生院根据《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奖励办法(2021年修订)》(沈农大研究〔2021〕29号),经个人申报、校外盲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推荐、学校专家小组评审等环节,评选出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篇,优秀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30篇,优秀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32篇。我院4名博士研究生获评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7名硕士研究生获评校优秀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4名专业硕士研究生获评校优秀专业学位...
沈阳农业大学大气科学学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58年,当时沈阳农学院(现沈阳农业大学的前身)成立农业气象专业,招收本科生,培养农业领域需要的农业气象专门人才。招收3届学生以后停止招生,一直持续到1977年恢复高考,农业气象专业恢复招生。1995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气象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11年被国务院学位办确定为大气科学一级学科。
周平,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高原气候生态与植物生理。
邱晓滨,男,1982年3月出生,博士,现为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资料同化技术研究和区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研发工作。先后入选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科技优秀人才、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中国气象局青年气象英才、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骨干海外培养项目。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9项。发表论文30余篇。2015年至今,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
彭守璋,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气候变化,植被动态变化,植被生态模型,遥感与GIS应用。
王玲,1974年9月出生,女,汉,博士,教授。1998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气象系;1998-2000年在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任教,主要从事农业气象方面的研究; 2003年在硕士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壤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2011年在石河子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
卢新民,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阶段主要从事外来物种入侵机制时空异质性、气候变化对生物间互作的调控及生态学机制、土壤生物-植物-地表昆虫互作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等方向研究。
刘淑明,女,1964年5月生,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主要从事农林气象及干旱地区植物资源与环境方面的研究。主要承担课程有《气象学》、《气象学与气候学》、《农林气象学》。
高剑峰,男,1964年12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位,博士学历,教授,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方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新能源工程
杨晓光,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她的研究领域:气候变化对耕作制度、作物生产体系的影响与适应、气候变化与农业气象减灾、农业气候资源利用与农业系统模拟。科研项目:全球变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系统的影响机理及适应机制研究”负责“气候变化对粮食作物种植界限与作物布局影响及适应机制(2010-2014);国家高新技术项目(973)项目 “主要粮食作...
盛绍学,高级工程师,1962年12月出生,1983年7月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农业气象系农业气象专业,理学学士。在农业气象情报预报、重大灾害性天气的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农业卫星遥感等方面有突出成绩。参加的“安徽省农业气象业务系统、安徽省气象卫星遥感业务系统”已在全国推广应用。1998年以来承担和参加研究项目10多项,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在以第1作者在核心刊物上发表6篇。
马晓群,正研级高级工程师,1954年7月出生,1982年1月毕业于安徽劳动大学农学系,理学学士。从事农业气象试验、业务和科技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农业气象领域知识。主持和参加了20多项科技项目,主持的“皖南山区脐橙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及试种研究”在歙县已投资开始了初步推广,将成为皖南山区农业经济获得新的增长点。先后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
简析了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影响地域广、区域差异明显以及发生频率逐渐变大、灾情逐渐加重等基本特征,揭示了导致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频繁发生以及灾情巨大的原因,并提出应改变传统灾害管理体制,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农业灾害保险建设等减灾对策。
姚克敏,男,1942年5月生,南京农学院农学系本科毕业,现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教授。一直从事作物气象领域的研究及教学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在杂交水稻气候生态适应性和超高产气象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执笔或合作撰写发表研究论文15篇,1篇为SCI收录。参与编写专著2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