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通信技术 >>> 通信传输技术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通信传输技术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0.763 秒)
河北省信息传输与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7年12月,由河北省科技厅批准筹建。河北省信息传输与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将主要依托燕山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建设。该学科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是河北省信息科学与技术强势特色学科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紧密围绕学科发展前沿及国家与河北省重大需求,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形成以信息传输与信号表示理论...
2023年11月1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2022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浙政发〔2023〕31号)。由此,2022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各类奖项、名单正式公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三项科研成果获2022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丁群,女,1957年出生,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现担任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国防特色学科带头人。兼任国防创新平台专家、中国电子学会混沌与非线性电路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测量与仪器学会委员,黑龙江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通信学报》、《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编委等职务。
WIFI后面带5G,网速会更快吗?(图)     WIFI  5G  网速       2023/11/6
WIFI后面带5G,网速会更快吗?
为便于运维和管理,城市内的光纤接入网通常按区域分片建设。在城域划分综合业务接入区,在综合业务接入区内进一步划分微网格;主干光缆线路通常以综合业务接入区为单元进行建设,引入光缆线路则通常以微网格为单元进行建设。微网格内的光纤接入业务通过引入光缆收敛到配线光交,再通过配线光缆连接到主干光交,经主干光缆收敛到汇聚点。一般来说,微网格就是一个配线光交的覆盖区域。微网格的边界一般比较明确,覆盖区域通常比较固...
FTTx是“Fiber To The x”的缩写,指“光纤到x”,其中x不仅代表光纤到达的地点,还包括该地点安装的光网络设备,并明确该网络设备服务的区域。例如,FTTH中的“H”是Home的缩写,指的是光纤到户,入户光缆布放至用户家庭,同时在用户家安装光猫,光猫服务的区域是1个家庭。FTTR中的“R”是Room的缩写,指的是光纤到用户家2个及以上房间,并在相应房间内安装光猫,每个光猫服务家庭内1至...
PON是光纤宽带接入采用的主要技术。从2006年开始在中国电信开始规模使用,到今天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但PON技术的应用并没有一点颓势,不但依然是光纤宽带接入的主要技术,而且逐渐渗透到专网、局域网和家庭内部组网。譬如,最近很火的FTTR采用的就是PON技术。
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光纤通信中单芯光纤传输容量也以每3年~5年翻一番的速度在快速增长,但通信用光纤的主要类型及光纤的主要传输指标多年却没有大的变化,譬如,当前广泛使用的G.652.D光纤,使用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近几年,在部分长途干线中开始使用一种新型的G.654.E光纤,并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那么,什么是G.654.E光纤?G.654.E光纤会不会取代传统的G.652.D光纤呢?
胡庆,双硕士,三级教授,重庆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团成员,重庆通信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专家委员会专家。主要从事传输系统与网络方向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主研省部重点等教改项目10项、科研项目4项,主编教材和专著10余部,其中一部获重庆市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教材奖,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邮电部科技进步三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次获得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曾获“十佳师德标兵”、“课...
张超,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空间信息传输和信号检测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其中,电磁波轨道角动量(OAM)长距离传输基础理论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发明了旋转OAM电磁波长距离空间传输方法,完成世界最长距离电磁波OAM传输实验(2016年地面27.5公里传输,2018年机载172公里传输),开创我国在国际上该领域研究发展新局面;提出通信导航频谱动态优化共享方法,突破...
徐毅,广东工业大学“青年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和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获得者,目前是中国和美国光学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光传输理论及其在信息处理领域的应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Phys. Rev. Lett., Advanced Materials, Laser Photonics Reviews, Phys. R...
2021年9月9日下午,江西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曹远龙博士应邀来到南昌大学软件学院,在学院401教室进行夏季学期“V讲堂”学术报告会,讲座的主题为“下一代移动互联网传输协议”,2020级百余名同学参与了报告会。
2021年5月10日下午,任王老师在信电楼204教室开展了基于电磁信号的无线功率传输系统的研究分享,与研究生进行了相关方面的交流。讲座开始后,任王老师简单地介绍了电磁信号的无线传输功率系统的概念。接着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详细介绍电磁信号。
刘马良(1985.02-),男,湖南衡阳人,西电首批华山学者特聘教授(2020),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转换器(ADC/DAC)及混合信号模拟前端、面向侦察、干扰、探测、通信一体化应用方向的射频/毫米波可编程前端、低功耗射频前端和频率综合器芯片(PLL)、光电探测芯片(新型激光雷达芯片/SPAD和Si-PM/微光探测芯片),面向5G/6G/光通信、激光雷达/射频毫米波雷达、自动驾驶...
苏玉刚,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1962年11月生,籍贯:辽宁省大连市。重庆大学电力电子与控制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科技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历任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系主任、自动化学院工会/教代会副主席等职务。1985年重庆大学计算机及自动化系工业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3年重庆大学自动化系工业自动化专业硕士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