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 物理力学 >>> 高压固体物理力学 稠密流体物理力学 高温气体物理力学 多相介质物理力学 临界现象与相变 原子与分子动力学 物理力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物理力学相关记录24条 . 查询时间(4.428 秒)
高娇,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光谱表征分析、分子动力学模拟、传感器设计及性能测试、微纳结构制备及性能分析。研究专利:[1]高娇等,一种金属多孔表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与镶嵌电镀装置,2018.6.22,中国,发明专利,CN105442004A;[2]高娇等,一种制备金属多孔表面结构的镶嵌电镀装置,2016.6.22,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532...
陈民,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理论研究方向为微纳尺度传热传质与相变; 主要应用研究方向为界面材料与相变传热传质、微纳流动与空化、飞机防除冰技术、CCS-EOR技术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国家863项目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973项目2项、国家...
利用外场调控微观碰撞过程一直是分子动力学的重要目标,近年来随着光学控制和量子相干调控等领域的发展和进步,用外场改变分子散射过程受到广泛关注。理论和实验表明可以通过外加静态电场或磁场有效调节分子间的散射过程,然而人们对随时间变化的外场在不同反应通道中的影响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通过调制外部时变场可以抑制束缚态之间的跃迁,单频周期场可以调控超冷原子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但是对含多频率复杂外...
浙江大学化学系始终聚焦“四个面向”,坚持“顶天、立地、育人”科研价值取向,培育胸怀祖国、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科技领军人才,努力打造一流生态化学人才培养高地和基础研究高峰。2021年,以通讯单位在《Nature》和《Science》发表4篇论文,其中第一作者单位2篇;获得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基金3项、国家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7项,新增主持科技三重项目5项,千万级科研项目4项;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
近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魏飞教授和张如范副教授团队受邀在美国化学会旗下的《材料研究评述》(Accounts of Material Research)期刊上发表综述论文《无缺陷碳纳米管/管束的力学行为》(Mechanical Behavior of Single and Bundled Defect-free Carbon Nanotubes)。论文通讯作者为魏飞教授和张如范副教授,第一作者为清华...
段志春,主讲《光学》、《热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固体物理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光学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中学物理教具制作》等课程。研究方向为激光与光通信。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宜宾学院科研项目3项。主持宜宾学院校级精品课程《光学》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考核改革项目、《近代物理实验》讲义编写。指导四川省大学生普通物理知识竞赛、国家级大学生...
王戴木,男,1959年1月生,理学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1、金属、半导体超薄膜生长的计算模拟: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不同薄膜系统、不同生长条件下薄膜生长过程;研究外来杂质原子、表面活性剂对生长模式及生长动力学的修正;探求纳米团簇自组装生长的原子机制。
李洪云,女,副教授,理学院应用物理系教师,2009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强场分子动力学研究,主持校级科研项目1项、教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校级教科研项目多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篇,参编《大学物理(1)》、《大学物理(2)》教材,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互联网+”、“创青春”、“山东省物理科技创新大赛”、“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竞赛”等大赛...
陈贵宾,1972年12月4日生,江苏涟水人,理学博士,淮阴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美国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江苏省普通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14年)、省“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物理学一级学科带头人、“信息功能材料设计与器件制备”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常州大学(原江苏工业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
在中低能重离子碰撞中(一般炮弹核每核子入射能量为几十兆电子伏特),炮弹核与靶核发生碰撞后会被压缩而后膨胀。由于核子间相互作用长程吸引短程排斥的特性,反应过程中炮弹核与靶核可能会发生由原子核的液相向气相的转变,该现象被称为原子核的液气相变。不同于一般的相变,由于人们难以捕捉重离子核反应的中间态,对原子核液气相变的研究有着诸多困难。近年来,机器学习已经被引入用于研究顺磁-铁磁相变、拓扑序转变等凝聚态物...
车丽,大连海事大学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领域:分子反应动力学,低气球轨道材料的原子氧效应,小分子在单晶表面的吸附脱附研究。荣誉奖励: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0;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9。
佟华,白城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1992年毕业于吉林师范学院,获物理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主讲课程:《大学物理》、《物理学史》、《大学物理实验》、《固体物理》。
何松林,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男,汉族,1964年11月生,云南省保山市人,1988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固体物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11年被聘为教授。从2000年开始先后担任物理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等职务。
孙小艳,女,1983年8月生,201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临沂大学特聘教授,研究方向:量子输运,分子动力学,原子核反应理论及实验。主讲《电子设计自动化》、《微电子系统设计导论》、《电子CAD》、《电子材料与器件》等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五项。
陈善华,男,四川省资阳市人,博士(后),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现为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86年于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机械系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6年至1996 年期间,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燃料及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1991年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材料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