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昆虫学 >>> 昆虫分类学 >>>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昆虫分类学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2.557 秒)
2024年5月8日晚,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环境教育中心工作人员贺赫和林冠生态学研究组工作人员李洪林前往勐仑中学,面向雨林恢复社团成员开展活动。共25名高一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2024年4月26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环境教育中心围绕“博物”主题,开展“酷虫世界”研学培训,园内23名研学导师参与新课程的体验和培训。
2023年9月2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于勐腊县勐仑中心小学开展了第59期“成长中的望天树”科普讲座活动。版纳植物园动植物关系组在读博士生刘婉路给勐仑中心小学四年级50余名同学进行了科普讲座。
杜艳丽,女,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做博士后,2010年赴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做访问学者。曾获“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张加勇,男,浙江温岭人,教授,博士。199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微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8.9-2002.6浙江温西中学任教;2002.9-2005.6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就读硕士,研究方向:昆虫分类与分子系统学,硕士导师:宋大祥院士、周开亚教授;2005.9-2008.6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就读博士,研究方向:昆虫分类与分子系统学,博士导师:宋大祥院士、周开亚教授;2008.7-...
刘杰,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蜘蛛分类及分子系统学,洞穴蜘蛛生态学。主要社会兼职:亚洲蛛形学会理事、中国蛛形学会理事。
张宏瑞,女,1976年生,博士毕业于云南大学,任职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昆虫学的教学工作。科研方面主要从事蓟马的分类和有害蓟马的研究工作。主持并完成 “云南省特色经济作物蓟马种类和行为学研究”、“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入侵昆虫西花蓟马和扶桑绵粉蚧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的研究工作,表论文80多篇,其中10篇为SCI收录。参编专著4本,获...
李强 教授(二级),博士,博导,云岭学者。主要从事昆虫分类与系统学、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等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含重点基金)等科研项目18项,获各类科技奖励19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参编专著20余部。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云岭教学名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高层次教学名师、云南教育功勋奖、云南省优秀教师、云南省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春城人才奖等荣誉和称号。
陈国华,女,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昆虫学会理事,云南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从事昆虫学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三十余年。主要从事蔬菜、果树、水稻、玉米、三七、茶叶等作物害虫综合治理、昆虫分类及系统发育等方面的研究,发表或合作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参编教材、专著9部,获专利7项。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的科研项目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刘星月,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昆虫系统分类学,昆虫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学。
梅君硕士,教授,动物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1] 昆虫分类学。[2] 植物保护。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了解到,继中科院动物所王书永高级工程师于1986年首次在东北长白山发现中华蛩蠊Galloisiana sinensis之后,今年该所博士生宋克清在新疆喀纳斯又发现了1只雌性蛩蠊,是我国蛩蠊目昆虫第2只标本。经中科院动物所白明博士与王书永的鉴定,认为该蛩蠊是西蛩蠊属Grylloblattella的1个新种,为世界上该属的第3个种,相关研究论文正在撰写之中。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