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地球化学 >>> 地球化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球化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22条 . 查询时间(2.167 秒)
赵玉岩,男,山东平原人,汉族,1981年9月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博士,副教授。1997年9月至2000年7月山东省平原县第一中学读高中;2000年9月开始就读于吉林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2004年6月本科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并被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学位;2006年9月开始提前攻读博士学位,2009年6月毕业后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王亚,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雅安人,汉族。研究方向: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2014年-今任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1年-2013年任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助理研究员。
平宏伟,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承德市人。2011年硕博连读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能源地质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09-2010年赴法国Université Blaise Pascal(帕斯卡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习,并于2015-2016年赴澳大利亚Macquarie University(麦考瑞大学)访问交流。2011年7月至今一直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地质系从事本科生《含烃流...
两点射线追踪属于地震波的正演模拟,在地震定位、层析成像、偏移以及地震数据采集等领域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有两个重点和难点问题:精细地壳结构的描述方法和相应的快速射线追踪方法。
日前,2010年度获中国科学院王宽诚教育基金会人才奖名单公布。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研究室的刘传周副研究员获2010年度“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地磁与空间物理研究室博士后任志鹏和岩石圈演化研究室博士后张吉衡获2010年度“中国科学院王宽诚博士后工作奖励基金”。
近日,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欧阳婷萍博士获得了2010年度“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这是该所继2008年度袁鹏博士和2009年度毕新慧博士获得该奖后第三次获得此项殊荣。
2009年12月27日至30日,国家973计划“西南喀斯特山地石漠化与适应性生态系统调控”项目2009年度总结会于在南京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各课题组负责人和骨干共67人参加了会议,项目专家组成员、中科院植物所董鸣研究员应邀出席了会议。
目前,埃达克岩的成因解释多用“俯冲年轻洋壳熔融”或“下地壳幔源基性底侵物质熔融”模型来解释。虽然一些学者提出了“适当矿物的分离结晶可以产生具埃达克质地球化学特征的派生岩浆”的认识,但一直没有找到奠定于野外岩石学证据基础之上的研究实例。
在2009年11月24-27日泰国曼谷市召开的第六届亚洲气溶胶年会上,中科院地球环境所曹军骥研究员荣获2009年度亚洲气溶胶研究青年科学家奖(AYASA, Asian Young Aerosol Scientist Award)。在9名候选人中,曹军骥研究员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该奖项,与日本的Ferry Iskandar博士分享了2009年度AYASA奖。AYASA奖是亚洲气溶胶研究学会(AARA)...
2009年11月7日,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和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暨2009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年会”在天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名誉会长路甬祥发来贺信。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等领导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讲话。来自国家有关部委和...
  近日,中科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深部结构与过程研究室研究员张毅刚与郭光军在国际著名地球物理研究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发表了关于岩浆洋(Magma Ocean)的研究结果。该研究通过第一原理(量子力学)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岩浆海过程中元素硅和氧在硅酸盐熔体和液态铁之间的配分。计算结果表明,硅可以很容易进入到地核中,但氧的进入可能需要更高的温度和压力。因此,...
据中科院昆明分院消息,2009年9月16日上午,中科院有关部门领导在中科院地化所工会大厅召开会议,宣布该所新一届领导班子的任职决定:胡瑞忠任所长,李世杰任党委书记兼纪委书记,王世杰、任小庄任副所长。
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简称国际科联)近日启动了一个网络协商咨询平台,用于收集那些引导地球系统研究未来发展的问题。各国科学家、决策者乃至普通公众都可以访问刚开通的地球系统研究远景规划网站(http://visioning.icsu.org),并就首页上最醒目的一个问题——“您认为在下一个10年中需要解答的最重要的地球系统研究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发表意见。这一举措标志着地球系统研究远景规划...
日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康世昌研究员和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Wang Feiyue教授签署协议并联合开展的纳木错汞循环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调查汞在青藏高原典型区纳木错流域大气、雪冰、水体和鱼体等各种环境介质中的形态及含量,建立该区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认识汞在青藏高原特殊冰冻圈环境下的迁移转化规律。
6月24日,贵州省科技厅聘请有关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对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主持,该所夏勇、苏文超、陶琰、张兴春、付绍洪、罗泰义、姚林波等科研人员与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局105地质大队和贵州省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有关科技人员共同完成的《贵州水银洞超大卡林型金矿成矿机制研究及成矿预测》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