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凝聚态物理学 >>> 凝聚态理论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凝聚态理论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2.82 秒)
近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杜灵杰教授团队在量子物理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他们利用极端条件下的偏振光散射技术在砷化镓量子阱中对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集体激发进行了测量,世界上首次观察到引力子激发(引力子模)——引力子在凝聚态物质中的新奇准粒子。北京时间2024年3月28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杜灵杰教授及其合作者的论文“Evidence for chiral graviton modes ...
段海明,1970年11月出生,理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西北地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计算物理学会理事,新疆物理学会副理事长。2005至2006年赴瑞典哥德堡大学物理系访问。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凝聚态物理及计算材料科学。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Nano Lett.、...
丁汉芹,理学博士(物理学专业,XJTU)、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专家库物理学类专家。长期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学业指导,主要科研兴趣是理论物理中的低维凝聚态理论。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科研论文40余篇,部分学术成果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9年度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赵永刚,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从事凝聚态物理实验研究,主要探索新型电、磁材料及不同体系的人工设计/组装的异质结构中电性、磁性和磁电之间耦合的新奇现象,揭示产生这些新奇现象的物理机制,拓展和深化对电性、磁性和磁电之间耦合的认识,并致力于展示其在应用方面的潜力。目前涉及的材料体系有多铁、磁性/庞磁/巨磁电阻、铁电和介电、超导等。
徐勇,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研究领域为理论和计算凝聚态物理、第一性原理材料计算与设计、拓扑绝缘体、拓扑量子物态。
倪军,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89年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9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2001年任博士生导师。从事计算凝聚态物理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是对低维材料的结构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开展模型化和模拟计算,预言低维材料可能产生的新型亚稳结构及其生成方法,建立反映结构、组分与物性关联的模型和计算方法,致力于建立起微观结构及其生长机制与材料宏观结构、性能之间的桥梁与纽带。目前...
张远波,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2006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博士,2011年至今任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实验凝聚态物理,研究方向为以下三个方向:1)研究在石墨烯中相对论效应对电子影响,包括由此引起的反常量子霍尔效应,准自旋物理等。2)发展新的样品制备和探测手段来研究其它低维度系统的结构和电磁性质。3)在极端物理条件下(极低温度,超强磁场)...
杨中芹,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南京大学学士,2000年复旦大学博士,2000.1-2001.7复旦大学博士后,2001.9-2002.9Virginia Tech博士后,2003-2008年复旦大学物理系副教授,2003年获“上海市科协青年科技人才飞翔计划”,2004年复旦大学物理系博士生导师,2008年至今任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研究领域为凝聚态理论物理,研究分为以下两个方向...
王靖,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基础科学班,2011年获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5年在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博士后站做研究,2016年至今任复旦大学物理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理论凝聚态物理,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凝聚态体系中的新奇量子现象的理论研究。目前研究课题包括拓扑绝缘体和拓扑超导体,自旋电子学,低维量子体系的电子和输运性质,介观体系的非线性光...
马永利,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1994-1995年意大利ICTP 访问学者,2000-2001年美国Albany的SUNY访问学者,2001-2002美国Delaware大学Bartol研究所访问教授,2003香港浸会大学物理系及非线性研究中心访问教授,2011意大利ICTP访问教授,主要从事凝聚态理论、量子统计系综理论、物质波、量子凝聚现象、超冷原子分子超流理论和涡流物理等的研究, 在学术刊物发...
刘韡韬,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200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2008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博士,2008年至2011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及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博士后站做研究,2011年至今,任复旦大学物理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非线性光学和凝聚态物理实验,分为以下两个方向1. 表面/界面非线性光学:利用二阶非线性光学技术的特性研究一些常规实验技术较难探测的表、界面体系,如绝...
李晓鹏教授,复旦大学物理徐博士生导师,200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2013美国匹兹堡大学物理系博士,2013-2016 美国马里兰大学 JQI Postdoctoral Fellowship,2016-至今复旦大学物理系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可控量子体系的多体理论。主要致力于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的交叉研究。近期的研究方向包括奇异量子动力学、量子热化、多体局域化、量...
吴冯成教授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先后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及马里兰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凝聚态理论,近年来致力于低维体系中量子物态的理论研究,在转角二维半导体体系中提出了多个理论预言并陆续获得了实验验证,其中包括摩尔激子的物理特性和基于摩尔超晶格的量子模拟等。截至2021年9月,在Science, Nature, Nature Physics, Nat...
科研情况: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基金项目,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项目,湖北省、武汉市基金项目。已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
对光晶格中大超精细自旋超冷费米原子系统的研究目前已经成为冷原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交叉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大自旋费米原子系统具有SU(2N)和Sp(2N)等在固体材料中难以实现的高对称性,高对称性不仅产生了比自旋1/2系统更加丰富的量子相结构,也提供了一个对量子强关联系统中竞争序的统一认识。我们致力于在大自旋超冷费米原子系统中研究在通常固体材料中难以实现的新奇量子相,具体的课题包括一般的、具有Sp(4...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