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土壤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797条 . 查询时间(0.797 秒)
承德市农林科学院专利:一种可调节温度和湿度的采样器。
2023年7月下旬以来,甘肃大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气温偏高2—4℃,河流来水锐减,河西灌区大部及东部旱作区局部出现旱情。据2023年8月29日土壤墒情监测,河西灌区酒泉中东部、张掖东部、白银大部、金昌和武威大部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墒情不足,局部地区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0%,出现中旱至重旱。东部旱作区局部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墒情不足,其中定西大部、天水局部、陇南西北部等地土壤相...
近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东北地区出现强降水过程。据2023年8月10日土壤墒情监测,目前辽宁北部、吉林北部、黑龙江东部与南部大部、豫北局地、云南大部、江汉平原及华南局地土壤相对含水量大于90%,墒情过多,其中黑龙江省大庆市、哈尔滨市、牡丹江市,吉林省松原市、长春市、吉林市及延边州,华北蓄滞洪区等地局地渍涝,对水稻、玉米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内蒙古赤峰市南部、甘肃陇中旱作区局地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
2023年7月21至23日,第二届全国生物土壤结皮学术论坛暨生物土壤结皮专业委员会第一次筹备会议在陕西杨凌召开。生物土壤结皮是干旱和半干旱生态系统广泛发育的生物地被物,具有重要的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环境效应,是当前生态学、土壤学、水土保持学、植物学、环境科学、自然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本次论坛于我国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和国家对荒漠化防治、脆弱生态系统修复等提出新要求,为生物土壤结...
据全国土壤墒情监测,受近期降水影响,华北南部、西北东部高温干旱缓解,土壤墒情转好,三北春播区大部墒情适宜,但西北北部、华北北部和内蒙中西部墒情持续不足,部分地区出现干旱,要及时灌水补墒,旱地作物喷施水溶肥和抗旱剂,增强抗旱能力。江淮、江汉、华南北部、西南东部、东北东部墒情过多,局地农田渍涝,应及时排涝降渍、培土追肥。江南高温持续,应千方百计调水蓄水,科学灌水控温促生长。据统计,墒情适宜面积占总耕地...
2023年6月12日,中国-欧洲土壤保持研讨会在杨凌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欧洲地平线H2020 TUdi项目、科技部“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揭榜挂帅项目、ANSO-世界黑土联合会、陕西省土壤学会联合主办,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安塞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陕西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杨凌)共同承办。研...
据全国土壤墒情监测,目前主要农区大部分墒情适宜,部分冬麦区墒情过多,春播区旱涝并存。东北大部墒情适宜,局地干旱,应加强苗期管理;华北黄淮南涝北旱,部分地区出现“烂场雨”,影响小麦成熟收获,应千方百计调集农机下地收获,加快烘干晾晒,减少损失;西北涝旱并存,冬麦区及时收获,春播作物做好肥水管理;南方大部墒情适宜,墒情过多出现渍涝地区要做好清沟排涝,墒情不足出现干旱地区要做好蓄水补墒。据国家气象预测,2...
2023年5月15至17日,“粮食安全与双碳战略背景下的土壤科学“高端论坛暨广东省土壤学会第十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大会由广东省土壤学会(以下简称“学会”)联合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共同主办,学会依托单位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承办,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肇庆学院广东省环境健康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
据全国土壤墒情监测,目前主要农区大部墒情适宜,局部墒情不足。东北大部墒情适宜,内蒙古中东部墒情不足,应趁墒造墒加快玉米、大豆等播种。华北和黄淮大部墒情较好,应做好小麦“一喷三防”,华北北部墒情不足,应适时补灌补墒。西北大部墒情适宜,部分旱地墒情不足,应适时喷施抗旱制剂。南方旱涝并存,其中江南南部、江汉、华南北部墒情过多,西南四川南部和盆地边缘及云南中北部墒情不足,局部地区干旱持续,其他地区墒情适宜...
李林峰,主要从事硅调控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运移机理研究和富硅调理剂产品研发。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横向课题2项,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各1项。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4),作为前3完成人参与的成果入选省农业主推技术3项。授权发明专利1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 6篇,EI 4篇。
由于灌溉的需要,农业流域往往分布有大量的沟渠、池塘、溪流等小微水体,这些水体虽然面积小,但是对于营养物质(N、P、S等)传输和消纳影响极大。在江苏一个典型多水体农业小流域研究表明,小微水体对氮素的消纳量占负荷量的83.4%。除此以外,小微水体还改变了营养物质的迁移路径,增加了营养物质/面源污染过程的复杂性,最终影响了面源污染负荷分布的空间格局。
2023年4月23至28日,欧洲地球科学联盟(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EGU)国际学术会议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吸引了来自全球共15319名学者参与交流。其中,主题为“中欧在农业系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合作研究中的挑战”的EGU分会场(SSS9.12),由西班牙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农业可持续研究所Jose Alfonso Gomez教授和水土保持研究所张晓萍教授作为共同召集...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杨元合研究组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大尺度野外取样,通过多种研究手段,包括胞外酶化学计量、元素阈值比、功能基因丰度和养分添加实验,揭示了冻土区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特征。研究人员基于4种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显示,冻土区土壤微生物受氮磷共同限制。并且,与冻土层相比,活动层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程度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土壤资源化学计量和真菌细菌比是微生物养分限制空间变异的主要驱...
2023年4月21日,亚利桑那大学Charles Kenneth Smith教授、Daniel Tang Kuok Ho教授和Deborah Anna Mc Grath教授一行3人来水土保持研究所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访问交流,韩晓阳副研究员及团队研究生参加交流。参观过程中,韩晓阳向三位来访教授介绍了长武站的建站历程、功能定位、研究特色以及重要科研成果,陪同参观了深剖面水热运动观测场、塬面水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利:一种土壤采样切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