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肥料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土壤肥料学相关记录153条 . 查询时间(1.518 秒)
郜红建,男,博士,教授,院长,博/硕士生导师 1996年毕业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生物教育专业,2002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土化系获植物营养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获土壤学博士学位。2006年-2008年获法方全额资助国家公派到法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与环境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10月—11月在美国罕布什尔学院进行访问学者;2014年5月—11月在英国洛桑研究所进行合...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前身是土壤肥料研究所土壤农化分析室,成立于1938年。主要承担本所各类科研课题的分析测试任务和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以及对外开展土壤、肥料、农产品及产地环境等分析测试服务。
吴玉光,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肥料研究。在稀土作为一种农作物的有益元素在农作物上的应用方法、应用效果和应用的机理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内稀土农用领域起到领先和研究核心的作用,成为全国稀土农用的带头人之一。
周健民,研究员,科研项目有磷肥-土壤界面反应及磷有效性调控,土壤中肥料磷素在肥际微域的释放迁移动态及形态转化和无效化形成机制,“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现代农业试点工程”土壤主题等。
赵炳梓,研究员,科研项目有红壤及铁铝氧化物纳米材料去除病毒的机理对比研究,外源易利用碳氮在潮土秸秆还田过程中的激发分解效应。
张佳宝,研究员,科研项目有我国粮食主产区农田地力提升机理与定向培育对策,国家小麦产业体系-土壤改良岗位。
尹斌,研究员,科研项目有我国粮食主产区农田地力提升机理与定向培育对策,国家小麦产业体系-土壤改良岗位。
颜晓元,研究员,科研项目有中日农业流域氮素循环对水质量影响的比较,氮素循环及其环境与农业效应,高产水稻氮肥高效利用机制与途径,我国亚热带典型小流域氮素循环特点,基于新方法的湿地和稻田反硝化强度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稻作农业流域湿地和稻田反硝化强度及其影响因子等。
徐华,研究员,科研项目有水肥管理对稻田CH4、N2O排放和CH4氧化的影响,农业耕地的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对策技术研究,包膜和普通尿素施用稻田CH4和N2O排放比较研究,中国农田土壤固碳与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研究,水肥管理对稻田CH4产生氧化和排放的影响,长江流域单季稻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稻田CH4排放机理研究。
谢祖彬,研究员,科研项目有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生物过程适应性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碳循环的影响,高温-低温复合秸秆降解技术及腐肥质量影响,我国农田土壤固碳和温室气体减排研究,滨海盐碱地固碳增汇技术研究与示范。
王火焰,研究员,科研项目有肥际微域氮磷转化与控制机理,黑龙江海伦耕地土壤质量分等定级与生产潜力评估,维持作物高产和土壤钾素平衡的农田钾素施用模式研究,土壤非交换态钾的释放机制、速率表征与生物有效性分级等。
彭新华,研究员,科研项目有作物对氮磷非均匀供应的弹性响应与高效利用机制,作物氮钾高效的分子机理研究,水稻钾库容高效调配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验证,玉米保卫细胞钾离子平衡与感应调控的分子机制,干旱环境下植物水分利用特征及其适应水分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
史学正,研究员,科研项目有项目“土壤及其界面过程”-课题“土壤有机碳主控因素的幅度效应研究”,中国农田土壤固碳潜力与速率的技术规范与总体集成研究,中国农田土壤固碳潜力与速率研究。
施卫明,研究员,科研项目有烟草和富钾植物的根际特征和钾通道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土壤氮磷钾高效利用型转基因水稻植株的培育,转基因棉花对钾的吸收利用及其生物学效应,主要农田生态系统作物高效吸收利用氮肥的遗传基础等。
刘钢,研究员,科研项目有设计制造水盐动态模拟实验数据采集监测系统(1986-1989),合作研究土壤温室气体数据采集(1993年7月-9月),合作研究土壤氮素(2000年7月-12月),主持二氧化碳FACE实验平台系统工作(2001-),设计建立了臭氧FACE实验平 台系统(2007-)。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