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肥料学 >>>
搜索结果: 301-315 共查到土壤肥料学相关记录4187条 . 查询时间(2.651 秒)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烟草病虫害防控创新团队和滩涂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创新团队联合开展研究,在生防菌固体发酵和农业废弃物花椒籽油粕的高效利用方面取得进展,通过生防芽孢杆菌和EM发酵菌混合堆肥发酵,制备获得对烟草黑胫病和青枯病均有较好防控效果的花椒籽基功能性微生物菌肥,并从物质转化、微生物群落与功能、抗生素抗性基因层面系统解析了发酵机制。
徐秋明,男,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研究员。曾任北京土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营养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缓控释肥料工程技术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从事土壤肥料研究,共获得过国内贸易部一等奖一次,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次。共发表过论文二十余篇。获专利4项。主持和参加项目:承担北京市科委下达的重点研究项目“控释肥料的研究与开发”。任主持人。参加市科委重点项目“新型肥料产业...
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团队对该政策效果进行定量评估,研究选取山东省设施蔬菜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试点县平原县和安丘市,非试点县禹城市和青州市,通过对281户设施蔬菜种植户调查,收集政策试点前后设施菜农的施肥行为数据。
2021年7月21日获悉,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曾纪晴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简易手持式固态肥料精准施肥器”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2021年7月2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转基因及基因编辑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定点敲除小麦品种郑麦7698中的 TaARE1 基因,获得了具有高产和氮高效利用潜力的小麦新种质,为培育资源高效利用小麦品种提供了新途径,对于减少氮肥施用量,增加小麦产量,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7月16日,相关研究成果在《植物学报(Jo...
赵艳,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土壤肥力与养分资源管理 土壤-微生物互作。出版著作: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建设教材《微生物学实验教程》,ISBN978-7-5655-0519-5,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60605,抗菠萝心腐病生防菌及其生物有机肥的生防机理研究, 2018-01-01至2021-12-31,40万,在研,主...
王蓓蓓,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作物连作障碍与健康土壤微生物区系构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承担课题:“土壤地力培肥及化肥有机替代技术研究”,科技部(重大研发)2017YFD0202101,2017-2020,100万。主持;“连作蕉园套作豆科绿肥抑制香蕉枯萎病发生的微生物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41867006),2019-2022,40万。主持。专利:一种恢复废弃香蕉园种植...
相关分析表明,中国玉米农田氮利用效率较低可能与该地区较低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通过对比9种不同的农田管理措施对氮肥去向的影响,发现氮肥深施和多次施用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氮吸收和氮肥利用率,并减少损失。
韩志卿,女,1966年10月生,河北深县人,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土壤学专业,教授,博士。校学术骨干。1990年7月于我校参加工作,主要从事土壤肥力调控与合理施肥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讲《土壤学》、《土壤肥料学》、《植物营养与肥料》等课程。作为主研人员完成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近十项,多项成果获河北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唐山市科委、河北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现主研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等科研...
2021年6月30日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了植物所郑绍建团队题为A Transcription Factor STOP1-Centered Pathway Coordinates Ammonium and Phosphate Acquisition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解析了低磷诱导根系有机酸分泌的起因及植物协同氮磷营养的分子机制,为通过培育养分高效新品种...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提出的“茶园机械化减施增效施肥技术”入选其中。
近日获悉,我校生态环境产业技术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徐明岗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成立于1994年,拥有来自46个国家的600余名院士、通讯院士和荣誉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总部设在莫斯科,分别在欧洲(法国)、欧亚(俄罗斯)和亚太地区(中国)建立区域中心,并在15个国家建立了国家科学中心。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是15个国家科学中心中人数第二位的中心,于1996年由中国科学院申报并经国家科...
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农业环境生态学科组李志国副研究员、陈鹏助理研究员和刘毅研究员,以武汉市郊区的农田土壤为材料,采用六种肥料处理(含钾和两种氮源)进行了盆栽试验。采用静态气相色谱法和高通量测序法,研究了K与不同形态氮的交互作用对N2O通量和硝化反硝化微生物群落丰度的影响。
2021年6月8日,受自治区科技厅委托,广西山区综合技术开发中心组织由来自广西大学、广西科学院、广西林科院、广西财经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对广西农科院牵头承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广西农科院资环所、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站、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等单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