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肥料学 >>>
搜索结果: 271-285 共查到土壤肥料学相关记录4187条 . 查询时间(3.033 秒)
陈子聪,1963年出生,福建古田人。现为福建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现代农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1984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土壤农化专业。长期从事土壤肥力研究与茶园施肥管理的研究推广工作。30多年来,主持了农业部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省科技厅专项、省财政厅农业综合项目、省农业厅跨越计划项目、省农办的农科教项目、省农科院基金项目。福建省茶产业技术体系首任岗位专家,在土壤肥力与茶园土壤管理有较深的理论造...
章明清,1963年出生,福建永春人。1985年7月本科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土化系土壤农业化学专业,2006年6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生态学专业,获污染生态学理学博士学位。现任福建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长期从事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研究,2004年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本科毕业35年来,先后主持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福建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
本研究室以核素示踪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为研究方向。重点开展作物对土壤肥料利用率、作物对营养物质及重金属的吸水及转运规律、农药在环境和作物体内的吸收、分布、残留和降解、水稻降镉叶面肥、重金属污染治理等研究,现有科研人员5名,其中副研究员2名,助研2名,其中包括硕士2名。
2021年10月16-18日,2021年(第十三届)全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管理与发展研讨会在河北正定召开。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主办,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承办。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北农业农村厅负责人等出席会议并讲话。大会邀请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副主任李荣分别作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 推动耕...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苏彦华课题组通过对水稻基因组中同源钾通道OsAKT2的分析发现,与拟南芥等植物中的典型AKT2通道基因相比,OsAKT2的膜电位感应区(S4跨膜区)中编码精氨酸R的碱基发生了由AGA到AAG的序列顺序置换,导致该氨基酸变异为赖氨酸K。通过蛙卵双电极电压钳电生理技术进行系统的功能解析,证明水稻OsAKT2明显不同于典型的双向整流型AKT2钾通道,其主要介导K+的吸收(内...
2021年10月16-17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省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总站、绍兴市农业农村局共同举办的,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要粮油作物高效绿色定额制施肥技术”现场观摩会暨2021年度项目交流会在浙江省绍兴市召开。所党委书记高士军、浙江省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总站站长虞轶俊、以及绍兴市农业农村局、绍兴市各县(区)农技推广人员、有关专家以及种粮大户代表共计60余人参加了会议。
2021年10月16-18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主办,河北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管理与发展研讨会在河北正定召开。大会聚焦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绿色发展,围绕“科技创新引领耕地保护与利用”主题。
近日,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二涛研究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细胞》发表封面论文。他们首次绘制了水稻-丛枝菌根共生的转录调控网络,发现植物不管是通过根途径还是菌根共生途径来吸收磷营养,均受到磷响应网络统一调控,从而回答了这一重要科学问题。
近日,华林中心困难立地植被恢复创新人才团队赴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开展“土壤—微生物”互作机制研究工作。该研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2021年9月28日至30日,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召开了“十四五”暨2021年度工作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主办,采用视频会议形式进行,在国家绿肥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设主会场,各岗位、试验站设分会场,全体岗站专家及团队成员参会。
2021年10月9日至10日,由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吉林研究院主办,长春新牧科技公司、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承办的“农牧结合、修复盐碱地、培肥土壤现场观摩研讨会”在先后吉林省长春市、白城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傅廷栋、李玉、李培武,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一级巡视员陈章全,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景圣,长春市副市长汪学军,白城市副市长赵楠,白城市政协副主...
探索农业绿色发展道路,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的迫切需求,自2005年起,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带领团队,建立了我国主要作物绿色增产增效技术创新与应用协作网,在生产中破解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理论与技术难题。针对我国小农户集约化粮食生产用肥量大,资源环境代价高,养分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2021年9月24日,资源与环境学院崔振岭教授课题组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余广炜研究组,基于田间实验研究了碱性土壤施加污泥生物炭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并探究了不同玉米生长期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特征,以期为污泥热解处置终端产物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撑。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植物互作创新团队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期刊上发表了题为“A reciprocal inhibitory interplay between phosphate and iron signaling in rice”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水稻磷-铁养分之间拮抗的信号转导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植物营养创新团队基于大量的田间试验数据,建立了综合产量反应和氮素损失的新评价标准,提出了以氮素表观平衡为评价指标的稻田氮肥限量新方法。该研究为指导区域尺度上稻田氮肥限量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