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肥料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土壤肥料学相关记录153条 . 查询时间(2.219 秒)
韩勇,研究员,主要从事N素在土壤中迁移过程的研究,物质循环计算机模型建立,原位监测系统及遥测遥控系统研究。承担和参与科研目情况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重大项目、中国 科学院知识创方向性项目、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及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共同资助的“中国水稻/小麦FACE研究”。科技部“973”项目“土壤质量演变规律与持续利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河网区面源...
白银沿黄灌区农业试验站创建于1986年,位于白银市靖远县北滩乡景滩村,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的过渡地带,属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区。该区主要包含了兴电和景电两大灌区,区内土地集中连片,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光热资源丰富,有效灌溉面积达100万亩,适宜小麦、玉米、大豆、豌豆、油葵、胡麻以及瓜果、蔬菜等多种作物生长,是甘肃省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海拔1650米,年均降水量250mm,蒸发量2369...
试验站设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白云村内,距武威市区15公里处。海拔1504米,年均气温7.8℃,无霜期150天,土壤为典型的灌漠土。现有工作人员20多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高级技术职称2人,研究生5人。建有实验室、种子库、挂藏风干棚,土壤肥力演变、保护性耕作等长期定位试验等。试验站配备有观测仪器17台(件),总价值30多万元,主要仪器包括:冠层分析仪,叶绿素分析仪、分光光度计、紫外火焰光度计、...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科技开发中心始建于1988年,企业注册资金7万元,是集科研与开发一体的科技开发中心,现有在职职工7人,其中科研人员4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4人。其中硕士3名,本科4名。开发中心依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科研成果,同时建立了甘肃省专用肥和农化服务协作网,并有专用肥研究、新肥料研究、肥料生产咨询、经营、制种、财务等职能。近年来先后投入近百万...
绿肥研究室主要在绿肥优良高产新品种的引进与选育、玉米或马铃薯间作绿肥创新研究、绿肥对耕地质量提高以及农业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阶段研究室主要针对西北干旱区土壤肥力差、作物产量低,土壤沙化、沙尘暴频繁发生、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通过绿肥作物插入轮作种植方式,绿肥地面覆盖及绿肥高效、高额丰产栽培技术,绿肥对西北干旱区作物品质、化肥减量和提高肥料利用率以及对生态环境效益影响等的进行创新研究。
鲁剑巍,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现兼任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成员、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养分管理与施肥”岗位科学家、湖北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成员、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湖北省土壤肥料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肥料应用协会常务理事。2002年荣获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荣获第七届湖北省青年科技奖,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荣获湖北省十大扶贫功...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测土施肥中心实验室的前身是中-加土壤植物分析测试实验室(CAAS-PPIC Cooperative Soil and Plant Analysis Laboratory),成立于1989年,是在中-加合作项目的支持下建立的。本实验室以土壤养分测试方法、测试设备和推荐施肥模型研究为基本内容,同时面向全国开展土壤养分测试和推荐施肥的社会化服务工作。
目前中国的科学施肥水平整体还不高,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盲目施肥现象,肥料资源浪费严重,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效益降低,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污染生态环境,加速土壤质量衰退,直接影响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节本增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因此,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施肥体系,提高肥料资源的利用率,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也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具体体现。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2005年科研在研项目一览表。
焦作日报2007年4月17日报道,日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发出通知,要求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农技推广中心和土肥站示范推广焦作大学在多种农作物上超常量施用磷酸二氢钾技术,并切实做好产品质量的检验和配套服务工作。这是继2006年之后,国家相关部门又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此项技术。有关专家指出,2007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再次在全国范围推广这一技术,标志着在多种农作物上超常量施用磷酸二氢钾技术已经得到...
艾天成,男,1959年生,湖北省仙桃市人,农学硕士,土壤肥料专家,长江大学农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组成员。1981年7月毕业于原湖北农学院土壤农业化学系。1999年以来,在各级各类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30多篇,2003~2005年论文被SCI和ISTP收录1篇次。近年来,在施地农区土壤肥料、施肥与环境等基础理论及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
马义兵,男,生于1957年,博士(澳大利亚La Trobe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二级岗位杰出人才。研究领域为土壤环境与肥料技术。研究方向是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有效性/毒害,及其可预测性模型研究;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评价和治理;新型肥料和施肥技术;固体废弃物(污泥和园林垃圾)的利用和管理。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共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金继运,汉族,1950年11出生,河南省濮阳市人,中共党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精准农业和土壤养分精准管理;土壤养分综合系统评价与平衡施肥;施肥与农产品品质;施肥对农作物健康和抗逆性的影响机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第一完成人),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撰写学术著作9部,发表学术论文120篇,其中SCI论文9篇。
陈建生,男,硕士,研究员。1978年7月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后,一直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从事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研究工作。现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首席专家,是广东省农科院首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主持或参与主持3项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先后在国内外专业刊物发表专业研究论文30余篇。
巫东堂,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山西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1982年7月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2004年获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硕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土壤肥料、蔬菜栽培等;主持国家、省级科研项目12项,工作期间共获省部级二等、三等奖共6项,在《土壤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