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形态学 >>>
搜索结果: 166-180 共查到作物形态学相关记录841条 . 查询时间(3.026 秒)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Mo、B、Mn和Zn 4种微量元素不同浓度(0,0.5g/L,1g/L和1.5g/L)对人工种植乌拉尔甘草几种主要次生代谢成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乌拉尔甘草根中甘草酸含量、甘草苷含量与Mn、Zn和Mo供应水平密切相关。其中Mn、Zn元素的低、中、高浓度处理和Mo元素的中、高浓度处理可以显著提高乌拉尔甘草根中的甘草酸含量;Mo和Zn元素的低、中、高浓度处理及...
在北疆气候生态条件下,以杂交棉品种新陆早43号和鲁棉研24号为材料,采用育苗移栽稀植,研究杂交棉稀植条件下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直播棉相比,移栽稀植条件下叶面积指数较低、冠层开度和透光率偏高,群体漏光损失严重,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质量显著降低,但叶枝成铃的比例显著增加,且棉株生育进程有所提前,霜前花率提高20%。育苗移栽3.0万株·hm-2与4.5万株·hm-2条件下皮棉产...
以金乡白皮蒜为材料,采用Hoagland营养液水培方法,探究硫对青蒜生长发育、品质及主要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可显著提高青蒜植株的叶片数、叶长和叶面积;当硫处理浓度为1.50 mmol/L时,叶片中大蒜素含量最高,较不施硫处理增加97.96%;假茎中大蒜素含量以硫浓度为2.25 mmol/L时最高;当营养液中硫处理浓度为2.25 mmol/L时,青蒜叶片和假茎内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最大...
于2008~2009年在长江流域下游棉区,选用纤维比强度差异明显的德夏棉1号(平均比强度26.2 cN/tex)、科棉1号(平均比强度35 cN/tex)和美棉33B(平均比强度32 cN/tex)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施氮量以形成不同的棉铃对位叶氮浓度,研究了棉铃对位叶氮浓度对纤维发育过程中关键酶(蔗糖酶、蔗糖合成酶、磷酸蔗糖合成酶、β-1, 3-葡聚糖酶)活性及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棉...
通过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FeCl2?4H2O和FeCl3?6H2O对水稻根表铁膜数量及铁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FeCl2处理时水稻根表铁膜浓度是FeCl3处理的197%~233%。利用EDTA-BPDS对铁膜形态分析看出,根表铁膜中Fe3+占85%~92%,Fe2+占8%~15%。水稻天优998根表铁膜数量显著高于培杂泰丰,其铁吸收是培杂泰丰的115%~138%。两种铁形态处理明显提高水稻的根系活力...
对黄淮海地区通过审定的212份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后育成品种比70年代育成品种分枝和单株荚数分别降低26.04%和1.66%,百粒重和脂肪含量分别增加了23.17%和7.32%。株高、底荚高度和生育日数90年代育成品种最低;主茎节数80年代育成品种最少,比主茎节数最高的70年代育成品种减少18.37%;在黄淮海育成大豆品种中,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所占比例持续增...
采用裂区设计,以黑龙江省主栽的3个抗线品种(抗线4号、6号和8号)为主区,5个密度(20、23、26、29和32万·hm-2)为副区,对不同密度下各品种单株产量因素和主要农艺性状以及群体产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5个密度水平对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百粒重和单荚粒数无显著影响;而对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并且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抗线4号适宜密度是26万·hm-2,抗线6号适宜密度是2...
为了防御和减轻新疆地区棉花低温冷害,对冷害发生进行可行性预测,本文运用COSIM棉花模型逐年模拟石河子地区乌兰乌苏1961-2005年、喀什地区莎车1961-2009年的棉花生长状况,对模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吐絮日期和7月1日、8月1日、9月1日等关键日期的生物量与冷害是否发生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运用模型预测的准确率、漏报率、空报率对冷害预报因子进行优度评价,认为吐絮期日期、7月1...
采用人工控制水分的方法,研究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玉米生长发育缓慢和减产程度的大小,因胁迫时期、胁迫程度及持续时间而不同。干旱胁迫对株高的抑制作用:拔节孕穗期>抽雄吐丝期>苗期,其中苗期株高在复水后得到了超补偿。受水分胁迫影响穗重、穗粒重和穗粒数都呈减少的趋势,变化幅度为穗粒数>穗重>穗粒重,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处理的减产幅度为抽雄吐丝期>拔节孕穗期>苗期...
通过研究作物在土下覆膜条件下的自发性破膜出土效应,明确不同作物的自动破膜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发展简约化农田地膜覆盖技术提供依据。采用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8种作物的自动破膜能力,其中小麦、玉米的自动破膜能力最强,各处理的相对出苗率都达98%以上;南瓜的自动破膜能力最弱。作物自动破膜效果易受覆盖材料影响,黑色地膜覆盖条件下的相对出苗率显著地高于白色地膜,采用黑色地膜更有利于作物自动破...
旨在利用宽范围动态植被指数对棉花冠层覆盖度进行监测,解决传统的利用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对冠层覆盖度较高时监测不准确(饱和)的问题。采用高光谱仪获取棉花不同时期不同覆盖度的冠层光谱反射率,通过对构成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的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引入系数α来提高修正后的植被指数随棉花覆盖度变化的动态范围。当利用权重系数0.1≤α≤0.2对近红外波段反射率调整之后,新形成的宽范围动态植被指数用于监测不同覆盖度棉花时...
对8个天然群体的野生樱桃李的14个果实表型性状指标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野 生樱桃李的果实性状存在极丰富变异,天然群体间变异系数平均值为43%~389%, 天然群体内为56%~203%,通过欧氏距离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将8个天然群体划分为4 组。 主成分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果实单果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颜色是造成野 生樱桃李天然群体间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
在乳熟期对玉米单交种‘黔单16’的株高、穗位高、茎粗、穗位叶长与宽进行基于单株的调查时发现:相对于其它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穗位叶宽与茎粗之间有更为一致的变化趋势,且这种一致性在不同小区间表现稳定。为了验证二者之间一致的变化趋势是否在不同玉米材料上普遍存在,以及明确二者相互关系的性质特点,于是对正在进行试验的其它5个玉米单交种、2个玉米开放授粉群体的以上农艺性状进行了基于单株的同样考察。结果表明:所...
研究大田条件下施氮量和施氮方式对‘临草2号’干物质积累及鲜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使‘临草2号’干物质积累量和鲜干草产量明显增加,且随施氮量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和鲜干草产量呈增加趋势,施氮量在300 kg/hm2时,鲜干草产量最高,氮肥利用效率最高,再增施氮肥干物质积累量和鲜干草产量变化不明显;施氮量相同时,氮肥采用70%基施+30%追施比一次基施更有利于‘临草2号’干物质积累,提高鲜干草产量。...
选取50份抗线大豆品种(系)进行生育期结构与农艺性状及产量关系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1)供试的抗线品种(品系),生育前期天数主要集中在33~35 d,占供试材料的80%;生育后期天数主要集中在77~85 d,占供试材料的76%;全生育期天数在102~123 d之间,其中112~120 d的占供试材料的80%;(2)生育后期、全生育期R8与百粒重、小区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