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作物学 园艺学 土壤学 植物保护学 农药学 林学 畜牧学 兽医学 水产学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农学 GIS相关记录207条 . 查询时间(0.163 秒)
选择神府矿区为试验区, 以1986 和2003 年的多时相TM 影像为数据源, 利用监督分类和人工识别相结合的方式对地物进行解译 和分类提取。在GIS 技术支持下详细计算了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并绘制了相应的动态遥感监测图。结果表明: 研究区的耕地、未利用地 面积明显减少; 林地、城镇用地、煤矿用地面积明显增加。
青海省草地畜牧业生产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准确掌握草地季节利用状况对科学合理的指导宏观畜牧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自然因素虽然在草地的季节利用中起关键作用,但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日益明显。该研究基于双影响因子的思路,以海拔要素为基础划分季节牧场,并充分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提出了基于GIS的以人口分布修正季节牧场的新方法,对青海省8个地区分别建立分类模型;并对结果的精度和比例分别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修...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将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TM 影像进行处理与分类,得到该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图。利用GIS的空间 统计分析功能,对研究区的地形进行了分维估算,并对相应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形分维值进行处理、分析,总结了地形分维的分布规律。
基于山东省及周边地区1973 ~2002 年42 个气象站点的基本气象数据, 计算出各气象站的多年平均气温、大于10 ℃ 积温、干燥 度、年降水量和年降水变率等。对气候指标利用“回归分析+ 残差修正”的方法进行插值, 生成1 km×1 km 的栅格数据, 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 AHP) 建立气候综合评价模型, 对山东省气候进行综合评价。
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总结出全市范围及六县两区一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景观生态学特征。
GIS 技术在数字农业中的应用     GIS  数字农业  应用       2009/5/5
综述了地理信息系统( GIS) 、数字农业的含义及其技术体系, 以及GIS 在数字农业中的应用。
以聊城市1994 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及2002 年ETM+ 影像为数据源; 利用GIS 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分析, 并且运 用马尔可夫模型, 对聊城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预测进行了分析, 以此可为区域土地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进而优化土地利用的 结构, 调整社会经济发展的策略。
以山西省西北部地质灾害较为典型的地区兴县为例, 应用野外地质灾害调查所收集的资料, 建立山西兴县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 系统, 并在GIS 软件平台上将调查结果数字化, 得到兴县现状地质灾害分布图, 再利用对已矢量化的图层以及灾害点文件的叠加得到兴 县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将其分成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3 个区, 其中高易发区又可进一步划分成2 个二级区。分区 的结果还揭示了地质灾害...
在ArcGIS9.0平台上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洪雅县城乡交错带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 全钾含量的变异函数最优拟合模型分别为球状、指数、高斯和指数模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均呈条带状或小 团块状分布,由柳街低值中心向北逐渐增加,在高岩村和李家湾达到最高;全磷的空间分布呈明显的带状,北高南低,高值中心在红 星村-新村-柳街条带以北,低值中心在阳...
结合湖北省仙桃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在MapGIS、Matlab等软件支持下,采用自然增长法、双线性人口增长模型与劳动平 衡法对张沟镇规划目标期人口进行了预测。
以新疆克拉玛依市为研究区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该市土地资源已开发利用的基础上,作出适宜性评价,同时 对农用地、工矿地(特别是石油建设用地的后备资源)作出评价,从而更好地为实施新疆石油工业及该市的规划和计划提供用地保 障。结果表明,该市的土地资源利用基本合理。
利用义乌市1986 、1991 、1997 、2002 年的LandsatTM 遥感影像, 在GIS 技术下通过建立城市格局演变模型, 定量分析义乌市人口、经济发展和城市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的相关性。结果发现, 人口和市区面积存在很强的线性相关性, 其相关系数高达0 .993 6 , 这表明人口增长是城市土地格局演变的最直接动力。GDP 与城市土地格局的相关性很高, 系数为0 .931 0 , 说明经...
利用3S 技术对洪湖湿地结构类型进行监测及对洪湖湿地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洪湖湿地景观 类型所占比例有一定差异, 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低, 景观为少数湿地类型所控制, 破碎度指数较小, 且景观受人为干扰程度不十分严重, 但也不容乐观。
采用马尔可夫链模型预测未来5 年环境质量状态发生概率, 对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庆安县绿色食品产地 进行环境质量负向演化和恶化速度预警分析结果表明, 该研究区内巨宝村、东阳村和泥河农场环境质量发出负向演化预警信号, 而金星村、红星村、建业村、建民村、双利村和东阳村环境质量恶化速度最快。并提出排警对策。
利用1993 和2003 年影像, 分析了唐山市区10 年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该段时间内唐山市市区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巨 大, 主要表现在耕地的减少, 城市及交通用地和城镇用地的增加。阐明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 揭示了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在城市化 进程中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的时空过程及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异规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