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交通运输工程 >>>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相关记录816条 . 查询时间(0.67 秒)
“西部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陕西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以长安大学作为牵头单位,依托我校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多源异构交通信息智能检测与融合技术”、“人-车系统安全理论与技术”两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并联合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公路研究院、西安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和西安金路交通工程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组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
“车联网”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是由教育部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十三五”战略合作协议指导下共同谋划成立的,是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导向,整合清华大学、长安大学与中国移动三方的优势资源,充分释放各方在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实现深度合作,力争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创造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创新应用范例。实验室专注于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包括:(1)车联网环境下汽车智能出行基础理论与方...
陕西省车联网与智能交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于2017年12月底批准建设,以我校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国家级重点学科为基础,依托车联网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车-路信息感知与智能交通系统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西部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陕西省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道路交通智能检测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点科研平台,围绕学科平台建设、合作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交流三个方面,通过整合长安大学在汽车、交通、信息等方面的学科...
2020年8月19日,交通排放控制监测技术实验室(简称实验室)在京揭牌,并召开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实验室由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简称部规划院)联合清华大学和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建立。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贺泓,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周伟,部规划院党委书记杨文银,部科技司副司长刘振奎共同为实验室揭牌。实验室将聚焦交通运输行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等战略需求,针对我国交通运输...
向郑涛,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十堰市“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研究方向为车联网、智能交通。近年来,作为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与人在研和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项目等十余项研究。目前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近20篇;出版专著一部;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肖洪祥,男,1965年06月生,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年桂林理工大学优秀教研室主任;2012年桂林理工大学优秀班导师;2012、2018年桂林理工大学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研究领域:智能检测技术,智能交通系统。软件著作权:用于地电化学提取的直流稳压电源级数据采集控制软件V1.0. 2018SR743937。参编教材:《信号与系统分析》. 普通高校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本科“十二五”规划教材。
电子信息工程系创建于1996年,该系现有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6年被评为长安大学名牌专业,2011年获批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特色专业,2014年被评为陕西省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4年增设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留学生)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收留学生,开展全英文授课,2017年入选陕西高校“一流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系具有“信号与信息处理”和“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
人工智能是新一代科技革命的代表性技术,是经济发展、文明进步、国际格局重新洗牌的变革力量,已成为世界各国使出浑身解数竞相争夺的科技制高点。为了服务我国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助力我国科技强国、交通强国战略目标,培养急需的人工智能与交通交叉复合型人才,依托国家一流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2019年将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交通信息工程”专业转型升级为...
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原西安公路学院1978年设立的交通自动控制本科专业,该专业1985年更名为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1994年更名为自动控制专业;1987年又开始招收工业自动化专业本科生,1998年两专业合并为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2006年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2009年“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立项为陕西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0年入选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巴兴强,男,1962年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教材及专著7部;主持国家林业局标准项目4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指导)项目2项、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项目2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新型实用专利5项。获哈尔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获黑龙江省第三届“知识产权杯”高校发明创新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研究方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
强添纲,男,1968年10月生,博士研究生、博士,教授,博导。先后主持省(部)级教学研究课题15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委托研究课题1项。已发表和录用学术论文近40篇,主编《汽车金融》(第2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规划教材,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07),主编《汽车运行材料》(第2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规划教材,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02);公...
丁柏群,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寒区交通管理控制方法及设施、道路交通规划、公共交通管理与规划、汽车有害排放净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省、市(厅局)科技奖励14项,授权国家专利5项。主编教材3部。参加教学研究项目5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篇,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建设校级重点课程1门,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3项。中国公路学会会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员,中国林...
李华民,河南人,硕士生导师。2011年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博士学位,同年进入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物流工程系工作。2013-2014年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智能交通,交通行为,物流系统分析与优化,交通感知、控制及智能决策分析,交通网络优化。
曾令秋,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男,1975年10月生。1999年成都气象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99年-2001年,北京敏视达雷达有限公司,软件工程师;2004年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与理论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2009年重庆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2004年开始在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任教师;2009年-2010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生物信息技术中心,访问学者。...
叶蕾,女,副教授。2008年英国约克大学电子系获博士学位,2009年1月起在重庆大学工作。在高水平SCI期刊以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重庆市等省部级项目多项,主研科技部国家重大专项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多项。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项,其中授权专利5项。主要研究方向:智能交通、车联网、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