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通信技术 >>> 通信传输技术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通信传输技术相关记录859条 . 查询时间(1.229 秒)
杨平,博士,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讲师,IEEE senior member, 2013博士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2012/09月至2013/09月,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访问学者。2014/04-2016/07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EEE系从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天线\大规模天线传输技术和智能/仿生通信技术。主研和参与自然科学基金、863子课题和企业合作项...
岳光荣,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入选中央JWKJW国防科技创新特区主题专家组专家,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指挥控制网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第一届物联网委员会委员,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保障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毫米波高速通信系统研究工作,主持和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
近日,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宋明肇副教授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电子学》(Nature Electronics)发表了综述论文“Wireless power transfer based on novel physical concepts”。无线能量传输,即无需物理实体连接的电磁能量传输,经典电磁场控制方法往往会牺牲一些效能以增加其他功能。近年来,一些新颖的电磁场调控方法被纷纷提出,...
2021年9月9日下午,江西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曹远龙博士应邀来到南昌大学软件学院,在学院401教室进行夏季学期“V讲堂”学术报告会,讲座的主题为“下一代移动互联网传输协议”,2020级百余名同学参与了报告会。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助理教授潘权课题组在第五代(5G)毫米波通信系统集成领域取得新进展,成功开发出两款可覆盖全球所有国家5G频段的用于无线通信收发机的注入锁定分频器芯片。论文成果以“Tuning-Less Injection-Locked Frequency Dividers with Wide Locking Range Utilizing 8th-Order Transformer...
2021年5月10日下午,任王老师在信电楼204教室开展了基于电磁信号的无线功率传输系统的研究分享,与研究生进行了相关方面的交流。讲座开始后,任王老师简单地介绍了电磁信号的无线传输功率系统的概念。接着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详细介绍电磁信号。
广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2016-2020年军队国防、省部级及重要横向科研项目汇总表。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尹海帆教授研究团队自主研制的智能超表面无线通信原型系统成功打破业界性能记录,在不改变发射信号功率的前提下,实现了接收信号增强500倍的实测效果。团队完成了业界首个智能超表面的室外远距离信号传输实验,利用其信号增强作用克服电磁波远距离传播的损耗,实现了500米传输距离外高清视频流的实时播放。
近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发布消息称,该校工程师团队实现了世界上最快的数据传输速率,在UCL实验室中展示的互联网传输速率比日本团队保持的世界记录快五分之一。由UCL电子与电气工程系Lidia Galdino博士领导的团队与Xtera和KDDI Research两家公司合作,实现了每秒178兆兆位(每秒178,000,000兆位)的数据传输速率。该速度接近1949年美国数学家克劳德·香农(Cl...
据《PRX量子》最新报道,美国研究团队利用现有材料和最先进的量子装置,搭建了两个测试台,首次在44公里的远距离内实现了保真度大于90%的量子隐形传态。此研究是建立未来量子互联网的重要举措,或将给安全通信、数据存储、精确传感和计算领域带来彻底改变。在量子互联网中,储存在量子比特中的信息通过纠缠,实现远距离信息传输。这其中的纠缠态,是指两个粒子即使相距很远,它们之间依旧存在内在联系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串联式渔用拖网监视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传输电缆和数据终端,传输电缆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传输包,每一个传输包均电连接有传感器并接收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相邻的传输包之间通过双绞线电连接进行信号传输交互,可以有效的提高共模移植的能力,提高噪声容限,并可用比较经济的电缆达到高速传输的目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随着超级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的发展,通信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能防范窃听的量子保密通信受到广泛重视。量子密钥分发、量子秘密共享和量子直接通信是国际上量子保密通信最主要的三种理论。其中,量子密钥分发和秘密共享都是先用量子信道协商密钥,再用经典保密通信传输信息。量子直接通信则将一直沿用的密钥分发和密文传输双信道结构改变为只有一条量子信道的单信道结构,无需密钥分发,直接在量子信道传输信息,从而提高了通信安全性...
2020年7月9日晚间,亚太6D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在载荷重量、通信容量、设计复杂程度等方面,刷新了国内同类通信卫星的纪录。亚太6D通信卫星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高通量宽带通信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通信卫星事业部抓总研制,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卫星公用平台建造,发射重量约5550公斤,在轨服务寿命15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