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放射性三废处理、处置技术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放射性三废处理、处置技术相关记录381条 . 查询时间(2.513 秒)
本文阐述了我国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标准的重要性,对国内外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标准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针对高放废物处理处置标准体系、高水平放射性废液成份分析、高放废液固化体性能要求及检验方法、高放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经济及深地质处置等方面的标准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开展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李传斌,男,1978年2月生,专业为核化学与环境放射化学,现主要研究方向:核废物地质处置-核素迁移行为、环境放射化学、核素吸附与分离材料研发。
教育背景:2006-2009 日本东北大学博士; 2004-2006 日本东北大学硕士; 1999-2003 广西大学学士。
记者从国家原子能机构获悉,2021年10月12日,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张克俭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以视频会议形式,共同见证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签署协议,指定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为“国际原子能机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协作中心”。
美国华盛顿州的汉福特废物处理和固化厂已完成低放废物(LAW)玻璃固化设施中两台熔炉和相关保障系统的启动测试,在实现汉福特大型地下贮罐中放射性废物的玻璃固化及安全处置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官网报道,中国已在西北戈壁启动其首个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的建设工作。过去 30 多年来,IAEA 为中国在该领域研究提供了持续的支持。科研人员将利用该地下实验室系统获取场址深部地质、水文、地球化学和工程地质特征,开展场址适宜性评价,研发处置工程技术体系。中国自1985 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为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定合适的场址,从1999 年开始,IAEA 为该项工作提供技术...
卡文迪什核电公司(Cavendish Nuclear)宣布,已经获得一份价值约300万英镑的合同,帮助为镁诺克斯公司(Magnox)位于萨默塞特的欣克利角A场址处理固定中放废物(ILW),同时提供封装服务以实现长期安全贮存的目的。该合同属于中放废物预处理设施项目(PCF)的第七批次任务,计划在18个月内完成。
核电站的工具常因沾污后不能复用而报废,不仅需要采购大量新工具,还增加了放射性废物产生量,增加了核电站运营成本。设计了一种融去污、漂洗、干燥为一体的去污装置。经实践,达到了工具复用、减少废物产生量、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介绍了装置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并指出了该装置的不足之处。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核与辐射安全法规体系,我局组织制定了核安全导则《低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设施安全》(HAD401/13-2021)。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一直从事放射化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围绕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方面的国家需求,针对关键放射性核素与甘肃北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预选区花岗岩、高庙子膨润土、粘土矿物、金属水合氧化物、腐殖质、环境胶体等等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系统开展了放射性核素的吸附-解吸和迁移行为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中法合作项目1项,共同完成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专项1项;以主要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50余篇。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2018.07 – 至今,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2013.07 – 2018.06,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2009.10 – 2013.06,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助教;2009.11 – 2011.11,美国密西根大学,核工程与放射科学系,联合培养博士;2006.09 – 2013.06,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博士;2002.09 –...
低温去污剂的研究对低温下核设施运行及退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聚乙烯醇缩丁醛为基体材料,乙醇和乙酸乙酯为溶剂,辅以柠檬酸为去污助剂,制备出低温去污剂。实验测定了低温下去污剂的粘度、流动性、可喷施性及其在不同材料表面的浸润性。用硝酸铀酰溶液均匀布染玻璃、不锈钢、瓷砖和醇酸漆等板材,制备出四种不同材质的模拟U(Ⅵ)污染板样。研究低温环境下去污剂在这四种材质表面对模拟U(Ⅵ)污染的去污特性,以及温度、去...
2021年4月27日,欧洲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吕永龙教授及其带领的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受邀在学术期刊《地理学与可持续性》(Geography and Sustainability)发表文章。文章分析了日本福岛核事故的生态影响及核废水排放入海会带来的潜在的生态影响,并提出了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呼吁国际科技界联合起来对此做出回应。
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始建于2003年的先进建筑材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历经15年发展与建设,2018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批准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西南科技大学运行与管理。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65人,现有科研用房9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5000余万元。近年来,承担国家、军口等各类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1.7亿元。
随着电子剂量计、控制区出入口污染监测设备、热释光测读装置和全身计数器等设备的数据接口逐渐开放,核电站可以将上述设备的数据联通,形成一套完整系统。核电厂可以根据辐射防护管理的需要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长期储存和深化应用,将原本由人工完成的管理工作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手段高效完成。本文介绍某核电厂集成式污染监测和剂量管理系统的系统组成和基本功能、系统内外部数据接口设计,分析系统应用效果,提出在个人剂量调...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