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信息技术 >>> 光通信器件与系统技术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光通信器件与系统技术相关记录1234条 . 查询时间(2.549 秒)
洪建勋,男,2005.6-至今, 武汉理工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副教授。研究方向:光通信器件,光波导器件,光电子集成。
陈伟,男,教授。研究方向:宽带无线通信与认知无线电,5G MIMO信道建模与信道估计,智能运输系统中的信号与信息处理。1983年7月大学毕业以来一直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加拿大、挪威、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国著名大学进行国际合作项目学术访问和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发改委产业化技术项目,湖北省科技重大专项,以及重要横向课题研究10...
近期,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荆杰泰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连续取得重要进展,两项相关研究成果连续发表于国际物理学重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4, 083605 (2020)以及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4, 090501 (2020))。量子光源是实现量子通信不可或缺的关键资源。荆杰泰教授团队长期聚焦于...
中国科技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通信实验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与暨南大学李朝晖教授,中山大学余思远教授等合作,首次实现公里级三维轨道角动量的纠缠分发。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知名光学期刊《光学》上。
蒋剑良,副教授。1988年07月获得西北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技术专业工学学士学位,1995年03月获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电子工程系光通信系统方向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3月获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物理电子学专业、微光机电系统方向工学博士学位。自1995年10月起在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原光电工程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目前讲授硕士生课程《光电子器件微制造技术》、《光电探测器噪声理论与分析》和博士生课...
宋勇,2004年3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光学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工作。2009-2010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光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现为光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光电仪器研究所副所长。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总装预研基金等10余项,作为技术负责人承担“863”计划、国防基础科研重点、总装预研项目等9项。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智能光电探测技术,人体通信技术,光...
杨爱英,女,1975年6月出生于江苏,博士,2015年晋升教授,2009年提升为副教授,2013年聘为博导。长期在光信息科学技术领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可见光通信、宽带光信号测量。主持和参与过多项国家级项目,包括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等。在Optics Express,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等国际、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国际会议上2次作特...
徐铭,男,1970年10月生,江西乐平市人,中共党员,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技专家,深圳科创委专家,深圳电子学会理事,深圳互联网协会副会长,深圳国际招标中心专家。主持或参与完成多项广东省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在Optics Express、Chinese Physics Letters、Chinese Optics Letters、International Jour...
代明军,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B类人才),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后备级人才),南山区B类领航人才,滑铁卢大学访问学者。2012年于香港城市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深圳大学工作。研究兴趣包括无线通信网、云存储(分布式存储)中网络编码设计、可见光通信、车联网等多个方面。主持科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基金、西电国家重点实验室...
杨亚涛(YATAO YANG),男,工学博士,深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984年获浙江大学光学仪器工程学士学位,1996年从苏格兰大学物理科学系获博士学位,1996-1997在英国利兹大学从事光纤激光材料博士后研究一年。从事光通信、物联网领域工作近三十年,1984-1992在中国科学院成都光电技术研究所从事半导体设备开发工作,1997年在加拿大从事光谱气体传感仪器开发,...
一、成果名称及简介:该成果包含如下2项知识产权:(1)发明专利:一种正交幅度调制信号光的产生方法和装置,发明人:王健,专利号:ZL201110424844.5,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简介:本发明属于光通信技术,为一种正交幅度调制信号光的产生方法和装置。调节输入信号光的偏振态,使其在可调谐差分群延时器的快轴和慢轴上投影为两个偏振正交的信号光,在这两个偏振正交的信号光之间引入群延时差,然后,两个偏振...
何敬锁,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副教授.长期从事光通信领域的研究,近年来涉足THz方面的研究工作。2005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太赫兹(THZ)波段局域共振光子功能材料的机理研究”,2006年主持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基于SOA的全光逻辑门的理论及实验研究",并于2009年通过验收并结题。2007年9月-2008年6月由欧亚太平洋学术联盟选拔,赴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
韩洋,副教授,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所,研究方向: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光电器件的传感应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