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 光纤光学及技术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光纤光学及技术相关记录1703条 . 查询时间(4.241 秒)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光电系统实验室以半导体研究所雄厚的光电子器件研究实力为依托,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进行光电系统与技术的研究,致力于促进我国光电子产业的发展。目前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括: 光纤传感;激光探测与成像技术;激光雷达技术;无线光学通信;半导体激光显示。光电系统实验室拥有国际一流设备与仪器,为科研活动的开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目前承担约20项国家级和院内外项目,包括国...
2022年7月24日记者获悉,由东方物探、电子科技大学联合申报的“uDAS分布式传感地震仪及应用”项目荣获第八届“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奖”技术发明一等奖。这标志着东方物探在光纤智能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简称光纤智能油藏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上取得新突破。在该技术的拉动下,东方物探有望形成新的业务增长极。
2022年7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实验室在高功率空芯光纤传能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利用5米长反谐振空芯光纤成功实现了1微米波段千瓦级以上功率的连续激光的长时间柔性传输,相关研究成果以“Laser-induced damage of an anti-resonant hollow-core fiber for high-power laser delive...
2022年6月25日,湖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银行”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顺利落下帷幕,经过资格审查、文本评审、线上答辩等环节综合审定,学院作为报送单位获得金奖1项,作为参与单位获得金奖2项。学院孙琪真老师指导的项目《光纤心血管健康实时检测仪——智慧引领“主动健康”新模式》经过专家评审遴选顺利入围国赛国赛。据悉,全校共6个作品通过省赛渠道推报国赛。
张鹏,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3年至2007年在长春理工大学光学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至2012年在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光学工程专业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2012年入职长春理工大学空间光电技术研究所。2015年9月任副研究员,2018年6月任博士生导师,2018年聘为校内二级教授岗,2017-2018年前往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CREOL访学。2017年9月入选首批吉林省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1994年至1998年在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火控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至2004年在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至2007年在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获工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2010年在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10月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2012年12月至今在长春理工大学空间光电技术研究...
2005年至2009年在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2009年至2014年保送至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硕博连读,获工学博士学位,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东北师范大学光学专业代理实验教学工作,2015年12月至今在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系任教,2017年12月入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系博士后流动站。目前主要从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工作以及...
2022年6月3日,上海光机所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实验室冯衍研究员团队在单频589nm光纤激光器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Robust single-frequency 589 nm fiber laser based on phase modulation and passive demodulation”为题发表于Optics Express上。
王永千,讲师,硕导。研究方向:光纤光栅传感技术、智能检测与信息处理、电阻抗成像。承担教学任务:本科课程:现代电子技术应用综合设计、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纵向课题:肺功能三维电阻抗成像方法研究,10万元,主持。2. 横向课题:超高温材料损伤特征超声测量方法研究,20万元,主持。
王晓玲,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纳米光学、光纤技术、光图像处理。参加社会团体: 中国光学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美国光学学会。承担教学任务:本科课程:光纤通信技术,光度学与色度学,光显示与光存储。
祝静,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光纤弱磁检测技术、基于太赫兹光谱挥发性有机物吸附动力学过程研究。承担教学任务: 本科课程:光纤技术及应用。研究生课程:光电子学。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1、 太赫兹光谱在生物医学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北京实验室,10万。2、 太赫兹技术对挥发性有机物吸附热力学特征及机理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0万。
张钰民,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光纤传感、光纤激光器。参加社会团体: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光学学会。承担教学任务:本科课程:《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研究生课程:《光纤光学与器件》。
吴越,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光纤光栅、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特种光纤。承担科研项目情况: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师资队伍补充与支持计划项目,2019-2021,12万,在研,主持。
袁配,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半导体光电子集成器件、光纤传感与光子集成波长解调技术、硅基光电子学。
孟凡勇,副研究员,硕导。研究方向:光纤传感与系统、结构健康监测、故障诊断分析。承担教学任务:研究生课程:光电检测技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