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 光纤光学及技术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光纤光学及技术相关记录1703条 . 查询时间(3.172 秒)
谢尚然,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青年人才),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准聘教授,特立青年学者,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光镊、精密测量、光纤传感等。分别于2007年与2013年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工学学士与博士学位,博士导师为廖延彪教授,读博期间赴加拿大渥太华大学鲍晓毅教授课题组访问。2013年7月起加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光科学研究所Philip Russell教授课题组进行博士后研究,并于2015年11...
江毅,男,1967年9月出生于四川宜宾,博士,2006年提升为教授,2006年聘为博导,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长期在光纤传感器和光纤测量技术领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10多项省部级以上项目,包括863,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科技委项目等。在国际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5项,成功转化6项。研究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发明一等奖。出版专著3部。主讲光纤传感技术课程。
国内外现有深基坑支护形式种类繁多,但是针对性不强、功能单一,不能适应复杂地质条件和环境,在突发险情时,大多采用被动处置措施,尚未形成有针对性的突发险情处置修复技术。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针对复杂环境下深基坑的特点,武汉岩土所边坡工程组陈从新研究团队开展了新型支护设施和险情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取得两项创新性研究成果。
2023年3月1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子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室研究员郭海涛团队在中红外空芯反谐振光纤(HC-ARF)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科研团队基于自研的硫系玻璃材料研制出一款有效模场面积超7000 μm2的“七孔接触式”HC-ARF,理论成功预测并通过实验验证光纤在中红外波段存在多个低损耗传输通带,兼具优异的高阶模抑制特性,且存在进一步降低光纤损耗至0.01 dB/m的空间(比目...
面向下一代高精度亚毫米波望远镜天线的建设需求,紫金山天文台天文望远镜技术实验室联合北京理工大学在相位自适应稳定系统上取得重要突破,成果于2023年2月20日发表在国际仪器与测量领域重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2023年1月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实验室研究团队研究了光纤扭转对环形光纤激光器的影响,并对两种莫比乌斯环光纤激光器的偏振和纵模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Polarization and longitudinal modes of M?bius fiber ring lasers”为题发表于Optica,并被选为封面。
通过对光纤阵列太阳光学望远镜(FASOT)原理样机在2013年加蓬日全食期间取得的观测资料处理和分析,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FASOT团组在弱偏振信号测量方面取得了科学和技术两项关键性进展,为正在研制的第一和第二代FASOT以及未来的大型日冕仪COMPASS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邵理阳博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邵教授于2008年在浙江大学获得光学工程博士学位。他曾在多所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工作过,包括卡尔顿大学、悉尼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布式光纤传感、光纤光栅、光纤激光器、光子晶体光纤器件、微光纤(纳米光纤)器件及传感、微波光子传感测量等。目前他已在国际主要期刊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共150多篇...
沈平教授,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为OSA Fellow,SPIE Fellow,IEEE美国光电子学会全球副主席,研究领域包括硅光子、光纤智能感知技术、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发表论文900余篇,H指数45;作为PI及Co-PI申请到科研项目经费超过5千万;担任大型国际会议主席如CLEO-PR 2017,并为OGC,PGC,ICOCN,ICAIT等国际大会的发起者;曾创建课程项目“Enabled le...
在二极管泵浦的拉曼光纤激光器的多模渐变折射率光纤中,通过飞秒脉冲刻写FBG,可产生接近衍射极限的输出光束。这一技术已经应用于工业(通信、生物医学、材料加工、基础设施和能源行业)中的各种激光和传感器系统。从超长光纤自然瑞利散射引起的随机拉曼激光的发现出发,主讲人将介绍使用fs脉冲刻写具有规则/随机的3D折射率结构的多模、多芯光纤的技术,以及新型光纤所具有的独特激光和传感性能,这种新型光纤有望在物理上...
近日,中国光学学会公示2022年度中国光学学会会士遴选结果,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讲席教授沈平入选,成为南科大首位中国光学学会会士。
2022年10月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实验室研究团队采用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结合液相掺杂工艺(MCVD)制备出了国内第一根低损耗Bi/P共掺石英基光纤,并且在国内首次实现了E波段宽带放大,相关成果以“High gain E-band amplification based on the low loss Bi/P co-doped silica fiber”为题...
分布式声传感(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 DAS)技术:利用相干瑞利散射光的相位而非光强来探测音频范围内的声音或振动等信号, 不仅可以利用相位幅值大小来提供声音或振动事件强度信息,还利用线性定量测量值来实现对声音或振动事件相位和频率信息的获取。DAS可以认为是一个移动干涉式传感器在传感光纤探测外界信号,当声音或振动引起该位置干涉光相位的线性变化,通过提取该位置不同时...
本系统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光纤传感元件――光纤激光器作为核心元件,结合传感器设计封装技术,成功实现了小体积封装、高可靠性、高灵敏度的光纤激光振动传感器;系统解调系统采用高精度波长解调系统,现有的解调分辨率可以达到10-6pm的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模式识别系统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SVM方法,实现对信号的分离与识别,本成果实现环境去噪、动物干扰、人员与车辆识别、目标定位使用技术,实现了95%以上的识别率...
采用相移光栅制作技术,在泵浦光激励下可实现kHz量级线宽的高相干激光输出,基于波分复用技术可以实现多波长窄线宽光纤激光光源阵列,可用于高性能传感的激光光源。同时可作为核心传感元件,经封装形成各种高灵敏光纤激光传感器,比如光纤水听器,光纤加速度计,光纤磁力计等,在水下目标监测、声发射监测和油气勘探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