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 微结构光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微结构光学相关记录348条 . 查询时间(2.472 秒)
向进,重庆大学 “弘深青年学者”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微纳光子学。
2021年11月24日下午1点30分,珠海迈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春雷教授、微纳光学设计总监夏良平教授、总经理孙艳林研究员在三教512创客空间就“基于掩模移动光刻的连续面形微光学技术与应用”和“5G光通信技术与光学芯片设计制造”进行学术报告分享。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副院长闫钰锋以及光电师生参加了本次报告。
王博,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 光学工程 博士学位。从2008年到现在,在广东工业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任教。广东省教育厅 第六批“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和广州市科技计划珠江科技新星专项等,在IEEE Photonics Journal、IE...
姜欢,女,1990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2019 年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内容主要通过设计微纳结构实现偏振调控,相位调制,传感探测和全息成像等。近年来,在 Nanoscale, Photonics Research,Optic Express, Scientific Reports 和 Optical Materials Express 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 20余项,引用频次...
研究员,硕导。2012年本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2017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此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纳米工程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年8月入选全国博管办“香江学者”计划,赴香港中文大学交流学习。在ACS nano, Adv. Funct. Mater., Small, PNAS, Lab on Chip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或合作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了博士生国家奖学...
陈泽锋,男,教授。 2011年-2013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担任助理研究员。 2013年—2017年在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许建斌教授(长江学者/海外杰青);毕业后在该题组担任博士后、副研究员。博后期间获CUHK Impact postdoc fellowship 奖学金(100万港币)。之后在苏州大学担任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二维材料与及其光电器件的研究,利用二维材料的光电子...
为加强学术交流,加快推进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一三五”项目部署实施,2021年4月23日下午,全院组织召开了“XRD在铁氧体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院内外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会。
林天然博士,2005年毕业于澳大利亚八校联盟、世界大学联盟、昂宿星大学联盟核心成员之一的西澳大利亚大学(2019年 USNews世界大学排名88名,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91,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第91名),获机械工程哲学博士学位。随后到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工作直到2015年通过山东省政府“泰山学者”人才引进项目获聘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全职到山东省青岛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工作,同时...
据江苏省科技厅《关于进一步提高省重点实验室创新质量和效率的通知》精神,推动实验室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产生一批重大标志性原创成果,经个人申请、专家会评,现将江苏省先进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2021年度自主研究课题立项结果公示如下:
梁子贤博士、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物理学理学学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工学博士,曾任香港城市大学物理及材料科学系、电子工程系资深副研究员,现任深圳大学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副教授,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深圳市优秀教师。主要从事变换光学理论,特异介质/光子晶体等人工波功能材料的物理原理及其在电磁/声/弹性波中的应用研究,例如隐身衣中电磁波的动态特性,Space-co...
2020年7月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关于2019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南昌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含附属医院)的31项科技成果获2019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奖。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人工微结构物理实验室团队在二维拓扑声子晶体中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了由赝自旋-轨道耦合诱导的声自旋陈绝缘体。研究成果“Acoustic spin-Chern insulator induced by synthetic spin-orbit coupling with spin conservation breaking”(《自旋不守恒的情况下合成自旋轨道-耦合诱导的声...
生物界“矛”与“盾”式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生存战争启发人们,调控材料微结构是结构材料获取超常力学性能的重要途径。受自然界“螳螂虾锤击贝壳”的捕食现象启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倪勇教授、何陵辉教授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将螳螂虾内的扭转结构与贝壳珍珠层内的“砖泥”交错结构相结合,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了一种高断裂韧性和对裂纹取向不敏感的非连续纤维扭转复合结构,并提出断裂力学模型揭示了裂纹取向不敏感、裂纹扭转和...
近日,我校光电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曹暾教授与东南大学崔铁军院士团队蒋卫祥教授等人以及英国伯明翰大学张霜教授,在《Science》 合作期刊《Research》上发表重要工作:一种基于超表面的保圆偏法布里-珀罗谐振腔(Fabry–Pérot cavity, FP cavity)增强手性光学信号的创新方法。
日前,2019年第十六届王大珩光学奖揭晓。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2016级光学专业博士生谢博阳荣获本届“王大珩光学奖——高校学生光学奖”。至今,南开大学已连续16次获得该奖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