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复合材料 >>> 金属基复合材料 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复合材料相关记录263条 . 查询时间(3.061 秒)
张浩,1986年7月出生,河南郑州人,副教授,博士,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访问学者,河南工程学院教学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现任河南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教务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纤维素基复合材料及传感器的研究工作。
周忠群,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学院副教授,科研方向为1.自修复材料;2.环氧树脂;3.吸水树脂;4.复合材料。
饶青青,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1年9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同年10月进入浙江农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任教。主要从事生物基智能界面材料,天然产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
赵奚誉,女,1990年07出生于兰州,理学博士,副教授。
王军涛,湖北科技学院核技术与化学生物学院副教授,电子邮箱:juntao-wang@hotmail.com,主要研究方向:(1)熔盐储能蓄热材料的设计与研究;(2)电子束辐照制备高分子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3)有机-无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设计与研究。
朱晓明,男,博士,教授,湖北省十三届大大代表,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核学会会员、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催化专业委员会理事,咸宁市新世纪高层次人才。
徐启杰,男,汉族,1981年12月生,河南周口人,中共党员,副教授,博士研究生,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驻马店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副院长。
李洋,男,汉族,1988年5月生,河南驻马店人,博士,副教授,党员。2012年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后以优异成绩保送至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硕博连读)。
陈浩,男,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6-2018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后;2018-至今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超分子聚合物化学:1)非共价键属性与超分子聚合物宏观性质之间的联系。2)非共价键的调控手段。3)高性能超分子聚合物的设计与构筑。功能高分子:设计合成面向应用的功能高分子材料,例如油田用高分子等。
王帆,男,工学博士,特设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1年12月获得武汉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22年1月进入浙江农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任教,主要从事锂电硅基负极材料、固废资源化利用以及生物质衍生材料的研究。目前已在Nat. Commun.、ACS nano、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Carbon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SCI收录论文8篇。
吕李华,2005年9月至2009年7月,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2009年9月至2012年7月,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2016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项目主要完成人,多次承担省、市级及横向科研项目,授权国...
郑润国,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资源与材料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金属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固态电解质材料。
张鹏飞,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得海外硕士、博士学位,完成博士后研究,曾担任美国高校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博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会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研究工作主要以材料、力学、加工等多学科交叉为主要手段,开展功能性复合材料与结构在工程科学方面的交叉学科基础研究,包括基于形状记忆材料的自愈合复合材料合成与成型工艺设计,形...
柳利,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与兴趣:金属有机化学、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金属有机发光材料、有机-多酸杂化LB膜,并研究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和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