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 基础力学 固体力学 振动与波 流体力学 流变学 爆炸力学 物理力学 统计力学 应用力学 力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力学相关记录18916条 . 查询时间(2.385 秒)
2024年4月1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热电材料与器件研究组研究员姜鹏和副研究员陆晓伟,联合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团队,开发了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并将其用于电子皮肤非接触温度感知。
高粘性渗出液严重阻碍伤口愈合,极易导致伤口恶化、感染以及持续炎症刺激,是临床伤口治疗的巨大挑战。理想的伤口敷料应该按需、及时地去除这些过量渗出液。然而,粘性生物流体的高粘度和弱流动性等固有特性强烈地阻碍了它的有效输运。在临床实践中,必须频繁采用外部物理方法,如生理盐水冲洗、物理擦除和负压治疗等方法去除粘性生物流体,不可避免的产生了继发性创伤和持续的疼痛刺激。因此,开发具有高效导出粘性生物流体能力的...
二维笼目晶格材料体系具有独特的晶格结构以及非平庸的拓扑能带结构,如范霍夫奇点、平带以及狄拉克锥等,为研究几何阻挫、电子关联效应以及拓扑量子物态等新奇物性提供了一个全新平台。另一方面,伴随着二维材料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意识到堆叠方式是调控材料物性的一个关键自由度,在对称性破缺以及多种演生现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笼目超导体CsV3Sb5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呈现出一系列新颖的关联现象,如...
有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因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弱的范德华作用,被赋予可溶加工和易柔性化的特点,在便携式和可植入式医疗监测设备等方面具有应用潜力。超柔性、高皮肤共形性和优异空间分辨率的X射线探测器,有望与弯曲物体和运动实体系统集成,以实现本征柔性和高灵敏的类皮肤X射线探测器。然而,基于有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的X射线探测器件在辐照下的稳定性以及图像分辨率较差,制约了该类器件的应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研究所有机...
2024年4月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热电材料与器件研究组(525组)姜鹏研究员、陆晓伟副研究员、包信和院士团队开发了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并将其用于电子皮肤非接触温度感知。
2024年4月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设计制备出与平面储能器件特性相匹配的二维超薄、高容量的铁基沸石咪唑盐骨架/石墨烯异质结构(Fe-ZIF/G)纳米片,进一步采用喷涂方法,打印出柔性高比能平面微型超级电容器,并基于此开发出全柔性、高灵敏、一体化自供电的气体传感集成微系统。
2024年4月2日,国际期刊the Plant Journal刊发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类生理过程与精准分子育种研究团队联合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关于HSP70A提升海洋硅藻高温环境下光合活性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是该团队在the ISME Journal 发表海洋硅藻适应特殊环境机制研究论文后,在海洋硅藻应对海洋暖化研究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
2024年4月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研究部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组(DNL1606组)杨栋研究员和刘生忠研究员团队发表了大面积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综述文章,系统地探究了大面积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工业兼容方法,突破性技术,如何提高效率等问题,并讨论了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高通量生产的机遇和挑战。
李晓玲,女,副教授。汉族,1957年12月出生,河南省洛阳人,现任商丘工学院教师。
柔性温度-压力双参数传感器广泛应用于人体健康监测和智能机器人传感等领域,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目前柔性温度-压力传感器基本都采用两种独立的传感材料实现双参数传感功能,这不仅提高了传感器的设计-集成难度,也增加了制造成本。因此,研发具有多功能一体化的先进传感材料成为本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问题。碲化铋是一种能将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半导体材料,其产生的电压与施加在材料两端的温差成正比关系,可用于温度...
2024年3月26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智能所王儒敬、陈翔宇课题组与安徽理工大学洪炎课题组合作,研发了集成3D微电极的新型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微流控芯片,实现了土壤大量养分离子的现场快速定量检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上。
2024年3月2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模拟与设计研究组(1106组)李国辉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孙飞研究员团队、北京大学医学部尹长城教授合作,利用冷冻电子显微术解析了小鼠骨骼肌三联体的天然结构,同时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三联体超复合结构结合界面和协同耦合机制关联的结构动力学机制。
海拔、经度、纬度共同构成了地球表面的三维结构。海拔对山地植被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其研究可追溯至19世纪的亚历山大·冯·洪堡,甚至更早。例如,早在公元817年,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名句。山地植被是重要潜在碳汇,但全球仍缺乏对山地碳汇海拔格局和变化的清晰认识。山地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3,是研究碳汇海拔格局的天然实验室。同时,近二十余年来涡度监测网络建设...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持续落实学校招生宣传常态化、精准化工作要求,多渠道、多形式提高学校知名度与生源质量。2024年3月14日至20日,学院党委书记宗燕兵带队到负责省份的优质高中做招生宣传,参加了“北京科技大学优质生源基地”签约授牌仪式并做科普讲座。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袁峰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团队以M87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喷流为研究对象,对目前主要的两种黑洞喷流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研究。他们通过计算两种模型预言的辐射并与观测进行对比,发现通过磁场提取黑洞转动能的模型所预言的喷流与实际观测结果非常一致,而另一个通过磁场提取黑洞吸积盘转动能的模型则难以解释观测结果。研究团队还进一步分析了黑洞喷流中产生“磁重联”的物理机制,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