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生态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植物生态学相关记录2500条 . 查询时间(2.663 秒)
树木是城市中最主要的地物类型之一,其蒸腾蒸散能力在缓解城市热压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树木的降温效应,一方面体现在树木的覆盖度,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树木的降温效率,即单位树木覆盖度增加带来地表温度的下降。尽管目前已有不少研究报道了城市的树木降温效率,但这些从单个或几个城市得到的结果尚不足以展现其全球格局及驱动因子。同时,在全球城市化和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树木降温效率除了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还很可能随时间发...
2023年5月30日,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2023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认定名单。中国生态学学会推荐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以及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蔡希陶纪念馆”入选“2023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在2023年5月22日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并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后续简称《劳动教育意见》)文件精神,积极建立生物多样性宣传引导机制,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丰富劳动育人举措,浓郁校园劳动育人文化氛围,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在大力发展外来植物入侵生态学研究方面的学科特色基础上开设...
西南喀斯特关键带具有基岩广泛出露、土层浅薄且不连续的特点,与土层较厚的非喀斯特关键带相比,同等深度范围内的储水能力明显偏低,加之水分渗透性强,岩溶干旱风险高,严重制约该区植被的生长和可持续恢复。在此背景下,探明植物的水分利用来源是探讨喀斯特关键带植物对“石多土少水缺”环境适应机制的关键。
报告时间:2023年4月17日下午2:00。报告地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际交流中心208会议室。报告题目:点草成金—菌草技术。报告人: 林占熺研究员。
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 AS),又叫沙米,是耐旱、耐盐碱的沙生植物,也是流沙上的先锋植物,浅根性,主根短小,侧长,向四周延伸,多分布于沙表层。沙蓬是沙地重要的饲用植物,骆驼终年喜食,被称为骆驼的催肥牧草之一,山羊、绵羊也喜食其幼嫩的茎叶,但它们的饲用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评价和关注。
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 AS),又叫沙米,是耐旱、耐盐碱的沙生植物,也是流沙上的先锋植物,浅根性,主根短小,侧长,向四周延伸,多分布于沙表层。沙蓬是沙地重要的饲用植物,骆驼终年喜食,被称为骆驼的催肥牧草之一,山羊、绵羊也喜食其幼嫩的茎叶,但它们的饲用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评价和关注。
2023年4月9日至10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在北京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专项“白垩纪-古近纪深部碳循环与热室地球演变”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正堂、吴福元、沈树忠等10位专家受邀到会指导。
2023年3月21-24日,2022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在华南国家植物园举办,大会以“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为主题,共有全国80多家植物园及相关机构400多位代表现场参会。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会长赵世伟主持。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种康院士、名誉理事长许智宏院士书面致辞,名誉理事长洪德元院士视频致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处长袁良琛、华南国家植物园主任任海等出席开...
2023年3月26日,“典赞·2022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现场揭晓2022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由云南省植物学会组织申报,经中国植物学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推荐的《山川纪行——臧穆野外日记》从获提名的十部科普图书中脱颖而出,获评“典赞·2022科普中国”年度科普作品。本次获奖的十大科普作品包括4部科普图书、2部...
报告题目:植被恢复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与机制。报告人:张光辉教授。报告时间:2023年3月31日下午14:30。报告地点:水土保持研究所科研楼二楼报告厅。
2023年3月22日,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召开2022年度学术年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环境与生态科学处处长赵桂玲,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大气海洋与生态环境处处长任小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杨秀红、冯晓娟,部分职能、支撑部门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实验室内外科研人员、研究生约700人通过线上线下参加会议。会议分别由实验室副主任吴冬秀、杨元合...
处于物种分布海拔范围上限的树木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因此气候变暖导致高山林线树木的更新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以前的研究只关注了日平均温度升高的影响,忽视了白天和夜间升温对高山林线树木更新的不对称性作用。
“第四届全国水生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拟于2023年10月13-15日在江苏连云港市召开。本次会议将围绕国家在生物多样性和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重要需求,就功能水生植物和湿地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等方面学科前沿和最新技术,邀请国内外权威专家和青年才俊报告。诚挚邀请并热烈欢迎全国各地从事水生植物、水环境和水生态等相关工作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学者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会。现将有关会议安排及参会事...
草地灌丛化通常是指本地草地植物被灌木植物所取代的现象,这已然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全球50%左右的草原出现了严峻的灌丛化现象,从而对生物多样性分布和生态系统功能造成重要影响。青藏高原作为“世界第三极”,草原灌丛化速率明显高于全球其他地区,目前至少39%的高寒草甸已被灌丛草地取代。此外,青藏高原气候条件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预计至21世纪末期,青藏高原降雨将增加1...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