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态学 >>> 数学生态学 >>>
搜索结果: 31-44 共查到数学生态学相关记录44条 . 查询时间(0.623 秒)
摘要 由于生态系统的高度复杂性和非线性以及空间数据采集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软计算方法开始应用到生态模拟中来。软计算是个非常广泛的领域,在模式上主要包括元胞自动机、基于个体和盒式模式等;在方法上代表性的有人工神经网络、模糊数学、遗传算法、混沌理论等。重点介绍元胞自动机和规律方法在生态模型中的应用,具体实例包括种群动态模拟、水华预警和生境栖息地模拟
摘要 用聚类分析法分析了2003年6月~2005年6月东、黄海水团的分布,并讨论了水团动态变化与夏季休渔效果间的关系。结果表明,6月表层水团主要包括东海表层水团、黄海水团、黄-东海混合水团和沿岸冲淡水,底层水团主要包括东海次表层水团、黄海冷水团和黄海水团。另外,各水团的分布面积存在年间差异。夏季休渔期间,中上层鱼类资源和底层鱼类资源的恢复速度均在2005年最快,在2003年最慢。9月东、黄海中上层...
摘要 生态足迹是近来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定量方法。以重庆统计年鉴为主要数据来源,对重庆市1997~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时间序列的测度。结果表明,2004年重庆市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2108hm2,实际生态承载力为0.4696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7412hm2。从1997~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逐年减少,导致人均生态赤字逐年增大,对外来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利...
摘要 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莫索湾沙地选取相隔15km的两个200m×200m样地,以建群种心叶驼绒藜(Ceratoidesewersmanniana)及其生境地形为研究对象,应用小波分析定量研究了多尺度上空间格局的推绎以及空间异质性、空间格局依赖于尺度的变化关系。研究发现:小波分析尺度由1(5m)变化到4(20m)时,两个样地小尺度上的异质性和格局被合并到更大的尺度上,当小波分析的尺度大于等于5...
摘要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能量与物质过程的重要环节。研究了南亚热带4种常见人工林凋落物特征,材料取自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人工林栽植于1984年,从2002年至2003年进行了每月凋落物测定,同时测定了地表凋落物量。人工林凋落物总量大小依次为马占相思(10.433t/(hm2•a))>大叶相思(7.538t/(hm2•a))>湿地松(6.445t/(hm2...
摘要 分解袋法研究了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和N、P营养动态。湿地枯落物的分解速率(0.000612~0.000945d-1)在群落间差异显著,分解480d,分别损失初始重的45.36%(Carexpseudocuraica)、35.32%(Carexlasiocarpa)、33.72%(Deyeuxiaangustifolia)和29.13%(Deyeuxiaangustifolia...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生态学成为生态学计算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在查阅国内外计算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计算生态学的研究步骤:生态学信息荻取、生态学信息处理、生态学信息分析及分析结果显示:计算生态学的研究现状以及计算生态学需要加强的3个技术领域:数据处理、建模和可视化。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及模型,对芜湖市2003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芜湖市2003年生态足迹赤字为0.907hm^2,属于地方不可持续状态,并在不同尺度下,通过对区域之间发展的横向比较,为芜湖市未来城市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决策依据.
利用生态足迹算法对江西省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人均生态赤字为0.3888hm^2.由此分析了该省面临的严峻生态形势,并对缓解生态赤字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摘要 以黄土高原第三副区桥子东、西沟流域为例,分析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水文动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对年径流有显著影响,治理流域较未治理流域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的径流系数分别减少约50%、85%和90%;流域土地利用后期(1995~2004年)较前期(1986~1994年)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下降73.6%,且随降雨增多,土地利用与植被变化对径流的响应增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针叶树种抗寒性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生长曲线是估计生物年龄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出现对生物年龄的计算起点时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情形.例如在一些有关哺乳动物生长的研究中,年龄有出生年龄和受精年龄的区分.这种年龄计算时间上的差异可能导致一些生物生长模型出现不同的拟合结果.本文分析了4种常见的三参数生长模型(Spillman、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anffy)的时差性特征.结果表明,这4个方程均具有时...
森林生物量估算是进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动态分析的基础,但现有估测模型存在着总量与分量不相容的问题.本文以吉林省汪清天然林区为例,提出了基于森林调查的相容性森林生物量模型设计思想,并采用联立方程组为不同森林群落构造了一系列引入林分蓄积因子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得到的预估精度较高.其中,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群落的森林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均在95%以上,基本上解决了森林生物量模型的相容性问题.
The Department of Ecology and Organismal Biology at Indiana state university offers graduate programs designed for students entering academic, industrial, governmental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